首頁 後殖民主義:人物與思想

附錄 關於殖民話語和後殖民理論的若幹問題

字體:16+-

弗雷德裏克·傑姆遜是美國目前最富於創造性、最活躍的思想家之一,他關於後現代主義,關於政治無意識的學說,在國際學術界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作為一個白人學者,他對第三世界人民始終懷著友好的感情,密切關注著第三世界文化理論的建設和發展。在這方麵,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發表在《社會文本》雜誌(1986年)上的一篇論文:《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他認為,由於習慣以自己在歐美文學典範中形成的趣味來判斷第三世界非典範的文本,第一世界白人讀者往往對這些文本感到十分陳舊或格格不入。為了糾正這種偏見,在這篇論文中,傑姆遜試圖在全球的政治、思想、文化格局中為第三世界文化進行定位,並闡述它的獨特價值。在其他著作中,他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劃分為早期的市場資本主義,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壟斷資本主義和今天的跨國資本主義。而與這三個曆史階段相應的文化類型分別是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因此所謂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第三世界文學,亦即當今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第三世界文學,或是後現代主義文化語境中的第三世界文學。傑姆遜對三個世界的劃分與中國習慣的理解不同,他將八十年代國際社會劃分為資本主義第一世界、社會主義集團第二世界以及受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的第三世界。傑姆遜指出,與第一第二世界的文化不同,第三世界文化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即所有第三世界的文化都不能被看做是人類學所稱的獨立和自主的文化。相反,這些文化在許多顯著的地方處於同第一世界文化帝國主義進行的生死搏鬥之中——這種文化搏鬥本身反映了這些地區的經濟受到資本的不同階段或有時被委婉地稱為現代化的滲透。”在上述區分基礎上,傑姆遜提出了對第三世界文學的基本看法:“第三世界的本文,甚至那些看起來是關於個人和利比多驅力的本文,總是以一種民族寓言來投射一種政治。關於個人命運的故事包含著第三世界大眾文化和社會受到衝擊的寓言。”“所有第三世界的本文均帶有寓言性和特殊性,我們應當把這些本文當做民族寓言來讀。”[1] 這篇文章的傾向是十分鮮明的,傑姆遜反對西方的白人中心主義,力圖以一種更客觀、更公允的態度來看待第三世界文化。他的觀點理應受到第三世界知識分子的歡迎,出人意料的是,對他最激烈、最尖銳的批評,卻不是來自白人中心主義的營壘,而恰恰來自一個出身於第三世界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