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所提到的幾位後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代表性人物,無論在後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這塊理論陣地中,還是在女性主義的理論舞台上目前都具有一定的聲望和學術影響,值得我們關注。文章篇幅所限,在此僅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娜·蘭德裏和傑拉爾德·麥克林、米切爾·巴雷特以及尚塔爾·墨菲的觀點進行簡要的介紹。
(一)蘭德裏和麥克林的唯物主義女性主義
唐娜·蘭德裏,英國肯特大學盧瑟福學院英語文學係教授,主要研究英國文學與文化史,還研究東西方關係、帝國主義、東方主義、勞工階級與婦女。傑拉爾德·麥克林,英國約克大學英語文學係教授,其研究領域為文學與曆史的關係、女性主義與唯物主義文化理論、教育理論等。兩人1993年合著了《唯物主義女性主義》一書,她們自認為這是一部“關於女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書。
在該書中,她們考察了英美女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爭論,並探討這些爭論的理論意義。該書認為,早期那些旨在把女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和綜合起來的研究領域,由於身份政治學(關注後殖民主義、性別、種族、民族等)的出現,以及由於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的衝擊而發生了轉向。她們認為,新的領域與建構一種由於婦女、有色人種以及其他邊緣化團體所引發並做出回應的唯物主義的文化分析有關。她們的唯物主義女性主義更傾向於一種批判閱讀實踐、一種批判研究、一種對文化的閱讀、一種潛在的鬥爭,這都與後現代女性主義理論注重從文化、思想層麵上消除女性受壓迫、受歧視的思想吻合。她們把話語看做是一種在世界中具有物質後果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把它看做對實踐的意識。由此,她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堅持矛盾和階級分析為中心,並嚐試圍繞這一主要矛盾展開對性壓迫的分析。而她們則認為,除了階級矛盾和性意識形態內部的矛盾以外,也應該把其他矛盾看做是物質的。這些矛盾也有曆史,也在意識形態中活動,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且產生物質的後果。這些範疇包括種族、性別、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以及人類中心主義等。這些都是後現代女性主義理論所包含的主張,在蘭德裏和麥克林看來,這些都是對女性主義進行的唯物主義的分析,由此她們把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的內容進行了拓展。[1]她們對唯物主義的女性主義所下的定義是政治性的,或是從文學、文化和曆史角度所做的解構性“讀物”。因此,她們頭腦中唯物主義是文化對經濟基礎產生物質影響的唯物主義,而不是經濟基礎對文化產生物質影響的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