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和諧之詩:樂遊法蘭西

納爾邦大教堂的回音室

字體:16+-

旅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旅行之後的文字,則更值得琢磨和玩味。想不起來什麽時候開始的習慣了,旅行時帶一個小本子,能塞進背心兜裏的;最近一兩年用的都是三聯書店紀念安徒生兩百周年時做的小本子,想來是限量贈送版,因為沒有找到定價。牛皮的封麵特別耐磨,紙張上則有水印的安徒生剪紙,耐看並且每次看到都能讓人心情好起來。

夏天巴黎的天氣實在太糟糕了,陰雨連綿並且冷得像冬天,於是比往年更加期待真正的陽光和藍天一掃累積下來的重重陰霾。TGV南下波爾多,老友聚會之後便開始背包的行程:卡爾卡鬆(Carcassonne)、納爾邦(Narbonne)、尼姆(N?mes)、加爾橋(Pont du Gard)、阿維尼翁(Avignon)、阿爾勒(Arles)、奧朗日(Orange)。一次完美的和音樂有關的旅行。

剛剛休息下來的時候人是完全鬆弛的。波爾多老友重逢總是舒服愜意的事情,在陽光午後樹蔭下躺椅上幾乎睡著。鬆弛,疲倦,放鬆,倦懶仿佛貓咪打哈欠,又仿佛暖洋洋的泡澡。隻因為沒見過夕陽如此美好。

這次旅行極大地豐富了我對聲音的概念和印象。有些地方是獨一無二的,比如納爾邦。今天隻是法國南部極小的小城,然而其曆史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代的一個行省中心。納爾邦在宗教音樂曆史上也是極重要的城市,16世紀和17世紀早期,納爾邦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全法國都很受歡迎,甚至相當於當時音樂界的黃埔軍校。納爾邦的大教堂聲譽之隆,簡直如日中天。然而今天隻不過是一個小城,一條小小的運河穿城而過,南法悠閑的人們生活其間。

納爾邦的大教堂默默無聞。今天這裏也十分安靜,僅有一個小規模的宗教音樂節。最大的快樂來自納爾邦大教堂上層的回音室。和它的緣分真的是天注定:我本來都要離開了,覺得還是再待一小會兒吧,這一等就等來了管理員,打開鐵門,原來塔中的盤旋樓梯頂部通向一間很大的屋子,屋頂呈弧狀,牆壁和屋頂渾然一體,都用很小的長磚鋪成,管理員說這裏一直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樣子。這間屋子如今被叫做回音室,裏麵陳列著聖器、掛毯、水晶寶盒等。過去這間屋子叫做譜架室,幾乎可以肯定這裏就是四五百年前蜚聲海內外的納爾邦學派的教學排練之所,力證便是這裏神奇的音響效果,輕輕說話都能感覺到聲音變得堅實渾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