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歌劇盛宴的間隙,聽了幾場音樂會。柏林愛樂樂團三場演出聽了兩場,拉特爾指揮席夫彈德沃夏克鋼琴協奏曲,巴托克的《神奇的滿大人》還有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以及BBC的首席指揮捷克人吉利·貝洛拉維克(Jiri Belohlavek)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斯美塔那《我的祖國》;SWR巴登——巴登樂團和弗萊堡樂團演奏梅西安的《圖倫加裏拉交響曲》。此外還聽了青年音樂家們的室內樂演出。
柏林愛樂樂團是一個傳奇的符號。我還記得一次他們排練的情景。同事們告訴我說樓下大排練廳就是柏林愛樂樂團在排練,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去看看。然後慢慢走下樓梯,隱約聽到金戈鐵馬一般的聲音,等走到排練廳門口,聲音已經非常真切了,充滿光澤的聲音能穿透一切厚厚的隔音門,勢頭絲毫不減。門從裏麵被推開,我也得以進入排練廳。拉特爾正在揮棒排練《齊格弗裏德》第三幕。獨特的渾厚、精致、準確、澎湃,“氣場”這個詞就是用來形容此刻的。以致後來在薩爾茨堡,在節日大廳裏聽維也納愛樂樂團排練馬勒第三交響曲,都再沒有過那種震懾人心的感覺。
現在頗有樂迷或者樂評談論“後卡拉揚時代”。卡拉揚在錄音室裏麵調旋鈕調出來的罐頭食品影響了全世界人民的口味,這位頂級罐頭大師去世後,後來的料理師做出來的新鮮料理怎麽吃都不是那個味兒啦。菜的原料還是那麽精致,都是別地兒找不到的最上好的牛肉。難道人的味覺已經鈍化,吃料理的時候,都還惦記著罐頭的防腐劑味道呢?
反倒是在市政廳中庭的一係列青年音樂家們的演出很讓人喜歡。有些是剛開始職業生涯的歌手,在音樂節參加兩個星期的大師班,有些是青年室內樂組合,弦樂四重奏和鋼琴三重奏。中庭的聲音效果可以說是極佳,隻要買一張15歐元的通票就能聽所有音樂節學會的演出,故經常有人提前一小時排長隊等票。柏林愛樂樂團的獨奏家們也參與了學會的一些室內樂項目。最瘋狂的是中提琴首席獨奏,超級美女年方30,此前在費城交響樂團當首席,後來獨自跑到柏林。第二天早上6點鍾在巴塞羅那趕飛機,她當晚居然專程留了下來和年輕的鋼琴三重奏合作了勃拉姆斯第三號鋼琴四重奏(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夜裏11點結束,立馬開夜車直撲巴塞羅那趕6點鍾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