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中國上海首演的這版比才《采珠人》新製作2008年得以在法國聖·埃蒂安(St.Etienne)和蘭斯(Reims)兩座劇院演出,專業媒體給予了相當高的關注,法國《歌劇》雜誌標上了“推薦級”的評價。
這版歌劇是中法文化交流結出的碩果。由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藝術節出資,中方提供了音樂主創陣容,上海歌劇院院長張國勇先生擔綱指揮,主要演員均為國內歌劇界的翹楚或新秀;法國聖·埃蒂安歌劇院院長讓-路易·皮雄(Jean-Louis Pichon)擔任導演,領導法方團隊完成了服裝布景和道具的創意,上海歌劇院則完成了製作。
同是比才的歌劇,《采珠人》藝術價值很高,但卻不如《卡門》那樣婦孺皆知。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上海歌劇院的藝術追求和擴展劇目的強烈渴望: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歌劇不能永遠停留在中文演唱的《卡門》、《茶花女》和中文演唱的刪節版《費加羅的婚禮》上。通過和國外歌劇院的合作,擴充劇目、學習製作經驗、鍛煉隊伍並走出國門演出,上海歌劇院無疑走在了亞洲歌劇院的前列。
為了表現斯裏蘭卡的意象,舞台刻意采用了不少東南亞的元素,那尊佛像靈感應該來源於巴黎的亞洲藝術博物館東南亞佛教雕塑,不過據演員們說,在“礁石”上站立和行走非常困難,容易摔倒。導演將古希臘悲劇的神韻帶進了這個製作,合唱隊員們穿著長長的白紗裙,靜靜地站著一動不動,營造出斯裏蘭卡的神秘宗教氣氛。寫實符號主義的舞台處理對於初次接觸這部歌劇的觀眾非常有吸引力。
兩地的四場演出都基本滿場,觀眾相當熱情。筆者觀摩的是3月26日在法國蘭斯劇院進行的總彩排,張國勇先生指揮線條流暢,控製力極佳,將一個臨時樂團引領到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據說排練時還有一個小插曲。第二大管幾次排練均在某處吹錯了音,張國勇停下來指出問題,樂手有點不服氣,張國勇怒吼道:“我的耳朵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我說你吹錯了你就是吹錯了!”從此樂隊再也不敢馬虎。中方主要演員裏,楊小勇先生展現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聲音無懈可擊,發音吐字也堪稱完美,絕對聽不出他是外國人;舞台上無論姿態還是神情都相當老到,對人物的刻畫極為成功。年輕的女高音徐曉英音質優美,假以時日必能成大器。有些遺憾的是飾演納迪爾的青年男高音陳勇相比之下還需要在舞台上磨煉提高,語言上也需要更進一步下功夫。法國蘭斯劇院的合唱團應該也是臨時性的,聲音素質上稱不上專業,但風格和語言方麵的確讓人更舒服。法方導演皮雄也坦陳,在上海演出時,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是最令人頭疼的一個板塊:聲音素質非常之高,但缺乏風格和歌劇的演出習慣。樂團方麵,上海歌劇院樂團在張國勇的指揮下已經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準,但皮雄先生認為管樂問題還在樂器質量上,有些像東歐的交響樂團,樂器質量製約了樂團聲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