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海上生命線:晚清漕糧海運之路

第二節 海運停頓與減賦

字體:16+-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鹹豐皇帝逃往熱河。陳孚恩奏稱,在京商賈無利可圖,生意日減,且恐土匪及夷人擾動,已經將所有資本暗運出京,店鋪也逐漸關閉,“既去之後,難以遽複舊觀”。又有人報告,自鹹豐帝外逃之後,“搬家者終日絡繹,煤米騰貴,睹此時事勢,不能禁人心不驚惶也”。當時西方駐華的《North China Herald》(《北華捷報》)記者也觀察到,鹹豐外逃後,“商人們發現糧食在熱河可以比北京賣更好的價錢時,許多北京的糧食被轉移走了,結果使得北京的糧食價格上漲一倍”。

圓明園殘骸

在敗於英法聯軍的同時,清廷也遇到了太平軍的強有力攻擊。鹹豐十年(1860),為奪取蘇州,太平軍聯合丹陽、常州等處10餘萬部眾,“分番更代,日夜來攻”。四月,蘇州失陷,各府州縣亦將次不守,“是屆冬漕,隻將完善之川、奉、南三廳縣酌量征運”。因浙漕已經無法起征,蘇漕又少,京城隻能專恃北省雜糧,“餉糈民食,匱乏立形”。據報,江蘇川沙、南匯和奉賢三廳縣僅征米36500餘石,經剝等米890餘石,沙船耗米27600餘石,“起運漕米為數無多,一切情形又非往屆可比”。江蘇此次沒有設立海運省局、滬局,而是均由兼署蘇藩司吳煦與署糧道李萬傑會辦,知府汪有勳則前往天津負責交米。因米數太少,本次也沒有專派欽差驗米驗收,隻是由天津道酌派數員辦理。隨後兩年,即同治元年(1862)及二年漕運,江蘇更是因為“各城尚未收複,奏準停免征運”,漕糧海運完全停頓。浙江省的情況亦複如是。鹹豐十一年四月,巡撫王有齡奏稱,浙江各屬飽遭**,“逆匪所到之處,廬舍化為焦土,人煙寥寂,雞犬無聞”。浙江新漕無從起運,“惟有候來年各漕察看情形”。結果,從鹹豐十一年至同治四年,浙江一直都沒有恢複過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