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記者和編輯,有義務努力在實踐中克服前述因素的影響,探求客觀地報道國際新聞的途徑,力求比較全麵客觀地看待所要報道的“自在之物”,把事物的本來麵目呈現在受眾麵前。
首先,必須提高觀察所要報道的對象的能力,即不僅要看到“此”,而且還要看到“彼”,不僅要看到“表”,而且要看到“裏”,要努力從現象中探求規律性的東西。這樣就可以克服局限性,使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不限於某一因素,而能將諸多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從而避免報道的片麵性。
其次,應該力求克服“客體隱蔽障礙”。客體的隱蔽性決定了主體在認識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種障礙,即由客體的隱蔽和主體的局限,引起認識對象在觀念形態上的變形,從而破壞了主體和客體的一致性。這就是認識過程中的“障礙結”。例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形勢劇變,這種變化是否已經改變了曆史發展的總趨勢?人們必須借助正確的認識方法和實踐的中介,突破這種“障礙結”,以逐漸達到認識和客觀實際的一致。當然,“今天被認為合乎真理的認識都有隱蔽著的、以後會顯露出來的錯誤方麵,同樣,今天已經被認為是錯誤的認識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麵,因為它從前才能被認為是合乎真理的。”所以,這種突破“障礙結”的過程也是螺旋式上升的。
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代表著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階級、階層、集團,往往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曆史發展的客觀趨勢;而代表著過時的生產關係的階級、階層,則千方百計地將客觀的趨勢納入它們主觀的軌道。因此,要使主體的認識接近或者同客觀事實一致,價值取向問題是不能忽視的。價值取向是主體對客體,也就是判斷和選擇報道素材的角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