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第2版)

第二節 廣播采訪的興起

字體:16+-

廣播媒介誕生的初期被認為是娛樂工具,廣播新聞采訪報道與文字新聞采訪報道幾乎不能相提並論。文字新聞采訪報道已經積累了400多年的曆史經驗,而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的廣播最早播出的節目基本上是音樂、歌曲等娛樂內容。受眾依賴報紙獲得信息已經養成了固定的習慣。廣播采訪報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異軍突起,因而,廣播采訪報道初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阻力。

1.艱難的起步

廣播記者的誕生是同文字記者競爭的產物,因而從一開始廣播記者的采訪活動便蒙上了競爭色彩。CBS新聞部主任前合眾社記者懷特發起組建正式的CBS新聞社,並同國外一些新聞機構談判交換新聞。報界、通訊社看到廣播咄咄逼人的勢頭,又一次發起進攻,迫使廣告商取消做廣播廣告的計劃。雙方勢不兩立的局麵驅使廣播、報紙、通訊社三家於1933年12月在紐約舉行聯合會議,達成一項“和平”協議。

這項協議實質上是限製廣播新聞發展,條款極其苛刻:(1)解散CBS新聞社;(2)NBC不再組建新聞社;(3)由廣播網提供經費成立報紙廣播局,以便向電台提供簡明新聞,每條新聞不超過30個字,必須在早9點30播送5分鍾,晚9點或稍晚時間再播5分鍾;(4)電台評論員不能評論從現場發生的新聞,新聞事件發生12小時後才允許電台播發、評論。

由於廣播新聞受到如此嚴格限製,好幾個獨立新聞社隨之成立,自願向廣播提供新聞。報紙廣播局認為獨立新聞社破壞了“協議”精神,應該取消,但一直未能辦到。最終,反廣播“協議”逐漸失效、瓦解。

自20世紀30年代中期起,廣播記者隊伍一步步發展壯大。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播記者利用無線電短波技術,先於報紙從現場發回戰事新聞,令文字記者望塵莫及。“新聞聯播”報道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誕生,開創了廣播新聞自成一體的風格。現場錄音實況報道、現場記者口頭報道等形式在戰爭期間特別受到聽眾歡迎。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廣播記者采訪活動進入了“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