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第2版)

第四節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報道案例分析

字體:16+-

世界博覽會是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自1851 年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展覽會以來,世界博覽會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展現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更提出人類文明所麵臨的問題,並致力於推動這些問題的解決。

從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其中,大眾傳播機構經曆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傳播技術的更迭出新將世博會的精神內涵傳播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的**。

對於世博會的報道,中國媒體早先就有涉及,像1958年比利時世博會、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但報道的主體僅限於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這樣的中央媒體,而且是紙質媒體,播發的新聞也以簡訊為主,一屆世博會的報道篇幅不足10篇。縱觀這一階段的世博會報道,總體特征是:政治化、零散簡單、具有鮮明的階級色彩。

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是時代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媒體領域,新聞報道的一個新起點。從1982 年美國諾克斯維爾世博會起,中國媒體,包括電視媒體,開始更多地涉足世博會報道,報道的規模、持續性和時效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2010年上海世博會,通過三年申辦,七年籌辦,終於在上海拉開序幕並成功閉幕。

媒體的報道開始尋求特色化傳播,挖掘世博會科技、人文的亮點,並突出“中國特色”。

以上海世博會為例,媒體都大幅報道了中國館和中國館日的情況,並對世博會全程進行了追蹤報道,充分彰顯了新聞專業主義。

本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世博會力圖從多方麵呈現世界各國在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環境保護、文化傳承等各方麵的經驗和借鑒,使之成為不同文明間一次對話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