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錮之禍發生以後,不論在朝在野,正直敢言、能與宦官勢力作對的有識之士幾乎被一網打盡,從此直到黃巾起義爆發,再無任何勢力能與宦官抗衡,中央官屬、禁軍幾乎都掌握在宦官手中,地方上的刺史、郡守職位大多也被宦官的親屬、心腹所把持,整個東漢都籠罩在宦官的陰雲之中。黃巾大起義爆發以後,朝廷宣布解除禁錮,下令各地組織武裝力量實施鎮壓,一些名士和所謂“黨人”重新出現在政治舞台上。公元189年,漢靈帝病死,漢少帝繼位,何太後臨朝,她的哥哥大將軍何進輔政。何進與袁紹密謀除掉宦官。由於軍權掌握在宦官手中,何進害怕力量不夠,便秘密征召隴西豪強董卓帶兵進京,以為外援。不料宦官搶先下手,殺掉何進,袁紹得知,便率軍衝入宮中,殺盡宦官。董卓趁此機會占據首都,掌握了朝廷大權,他廢掉漢少帝,另立漢獻帝,取得號令天下的優勢。不過董卓部下的軍人軍紀極差,他們倒行逆施,魚肉民眾,引起關東州郡和以袁紹為首的另一些地方豪強的不滿。汝南袁氏由於累世高官,四世有五人位至三公,名望很高。袁紹憑借這個資本,豎起反董旗幟,號召各州郡,尤其是反對董卓的關東州郡起兵。於是形成了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盟,曹操以及孫權的父親孫堅等都參加了聯盟。董卓見聯軍勢大,便挾持獻帝退守長安。臨行前,他縱兵搶掠洛陽,焚燒洛陽宮殿,並將洛陽百萬民眾向西驅趕。進入長安後,他的暴虐之舉並無絲毫改變,擅殺大臣、刻意打壓關中豪強,導致朝廷人人自危。司徒王允與董卓的部將呂布密謀誅殺了董卓,得到了長安吏民的一致歡呼。但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內訌,大打出手。結果,關中人民蒙受了嚴重災難。而討董聯軍看起來兵多將廣,聲勢浩大,實際上並不團結。各支部隊各自為戰,身為盟主的袁紹也無法統一指揮。董卓死後,袁紹逐步擴大勢力,占據了黃河以北的冀州、青州、並州,而曹操則趁機收降青州黃巾軍,得到百餘萬人口,占據了黃河以南的兗州和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