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中期的漢和帝開始,朝廷出現了外戚與宦官輪流執掌國家權柄的現象。
外戚與宦官擅權並不是東漢獨有的現象,東漢之前便已經存在。西漢惠帝時的呂氏、昭宣時的霍氏都是較為突出的外戚。漢元帝以後,外戚王氏逐漸崛起。王莽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皇後,在西漢後幾朝基本上都是她臨朝聽政。而王莽的4位叔伯和他本人先後擔任大司馬大將軍,執掌國家政權。在這種情勢之下,王莽以無可爭議的聖人形象,爭取到朝野上下的人心,最終取代漢家天下,建立了新室。有鑒於此,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有意打壓外戚勢力,限製外戚功臣的封賞與待遇,甚至還明令外戚不得幹預朝政,但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到了漢和帝時期,外戚就開始幹政了。
宦官擅權在東漢以前較少出現,特別是漢武帝以前基本沒有。秦二世時期的趙高雖然也有擅權的表現,但他本人還是丞相,並不是以內侍的身份幹政。武帝時期,為了打壓丞相的權力,皇帝逐漸開始使用身邊的內侍人員,宦官也就開始進入中朝,逐漸接觸國家權力。漢元帝時期的石顯可說是西漢時期宦官擅權的一個突出例子。但從整個西漢時期來看,這是絕無僅有了。東漢建立後,漢光武帝加強皇權,國家權力進一步集中到內朝,特別是在內朝辦公的尚書台更是成為實際上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宦官夤緣時會,順勢登上了執掌國家權力的舞台。
從漢和帝開始,皇帝繼位大多年紀幼小,無法行使國家權力,勢必要由太後及其親屬來代為執行,外戚掌握了國家權力。皇帝長大後,無法依靠被外戚掌握的外臣來奪回權力,隻能依靠身邊的宦官除掉外戚,如此宦官便有了擅權的機會。新的皇帝繼位後,又要重演外戚擅權、皇帝依靠宦官奪權的一幕。因此,東漢後期的朝廷基本上是外戚與宦官輪流專權,詳細情形可參照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