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統治的中前期,西漢強盛繁華,然而在其晚年,西漢卻麵臨著內外交困的局麵,這是由一係列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漢武帝中前期的一係列舉措造成西漢國力疲憊。自武帝即位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33年行馬邑之謀開始,西漢對外戰爭,尤其是對匈奴戰爭連年不斷。戰爭對國力的消耗極為嚴重。在三次大的戰役之後,西漢朝廷甚至由於戰馬損失過多,再無法組織起強大的騎兵部隊。尤為重要的是,戰爭需要大量的兵員,這就勢必要減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降低農業產量。此外,漢武帝本人在位期間,也在不停地修建宮室,見於史書記載的就有建章宮、明光宮、柏梁台、長楊宮、五柞宮等,再加上各地的行宮,以及不斷修建的皇家園林,這也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從公元前133年開始,漢武帝多次巡遊各地。始皇帝僅有5次巡遊,漢武帝的巡遊卻達20多次。在巡遊的過程中,還在各地祭祀神靈,遊覽名山大川,更數次封禪泰山。如同始皇帝一樣,漢武帝也有求仙問藥之舉,數次派人入海求仙,希望獲得長生不老之藥,甚至有方士因此封侯。以上這些,耗費了西漢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盡管桑弘羊等人所進行的經濟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這些改革大多隻論開源,不講節流,到漢武帝晚年,國力疲弱已經在所難免。史書記載,在漢武帝後期,出現了“天下虛耗、人複相食”的局麵,人民困苦到以人吃人來維持生計,這是亂世才會出現的情景;同時,還不斷爆發人民起義。公元前99年,在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有梅免、百政起義,楚地有段中、杜少起義,齊地有徐**義,燕趙之地有堅盧、範主等人起義。為鎮壓這些起義,漢武帝頒布沉命法,宣布發生起義地區的官吏如果沒有鎮壓,都要處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