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中國文明 (上卷)

第三節 秦朝的暴政與滅亡

字體:16+-

始皇帝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同時,也留下了暴虐的千古罵名。看似如此相反的兩種極端表現集中到一個人身上,讓我們不得不好奇,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事實上,由於曆史材料的缺乏,我們很難對這麽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有直觀的了解,隻能通過他人的描述有側麵的印象。這種描述在《史記》中有記載。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有一個名叫尉繚的魏國人曾為秦王政出謀劃策。但在了解了秦王政的為人之後,便想逃離秦國,理由是,秦王政看起來鼻梁高聳,雙目狹長,還有鷹的胸膛,豺狼的聲音,是一個刻薄寡恩、有虎狼之心的人。同樣,曾被始皇帝派出求取仙藥的侯生、盧生等人私下裏也議論過他的為人。他們認為始皇帝性格剛戾,貪戀權勢,又十分驕狂,總喜歡用嚴刑酷法來治理天下。還有一次,始皇帝在巡遊天下時,乘船路過湘山(今洞庭湖君山),遇到大風,難以渡江。始皇帝十分生氣,又聽說湘山神為堯之女、舜之妻,更是怒不可遏,竟然命令3000名刑徒砍光了湘山的樹木。從這些描述來看,始皇帝分明就是一個殘暴的人。這樣的一個人坐上了最高統治者的位置,給天下的百姓帶來的必定就是殘酷的壓榨和剝削。

無論統一之前,還是統一之後,始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其種種作為經常以滿足個人窮奢極欲為目的。首先就是宮殿的修建。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始皇帝就下令,每滅一國,都要在首都鹹陽仿造該國宮殿。可以想象,在統一之後,鹹陽就已經聚集了各國宮殿的仿製品,戰國時期的宮殿建築在這裏就可以一覽無餘。統一之後,宮殿的建造就更加肆無忌憚。公元前220年,即統一之後的第二年,始皇帝下令在渭南修建信宮,後更名為“極廟”。而最為人詬病的則是阿房宮的修建。公元前212年,始皇帝認為首都鹹陽人太多,而宮殿又太小,與帝王之都的身份不符,因而他要求在渭南上林苑中修建朝宮,朝宮的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宮。據記載,為了修建阿房宮,今四川、湖北、湖南的大片林木遭到了砍伐,唐朝詩人杜牧以“蜀山兀,阿房出”來描述這一情景。阿房宮的規模十分龐大:“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1]在阿房宮的門前,還鑄有12個銅人用來守門。當時建造的宮殿數目很多,關中有宮殿300,關外則有400餘座,僅僅鹹陽周邊200裏內的宮殿就有270餘座。這些宮殿當中充滿了美女,還有各種奢華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