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戰爭不僅僅是兵器的競賽,也不僅僅是戰士的角力,更不僅僅是將領間的鬥智鬥勇,它還是國與國的最高決策者之間在邦交策略上的較量,是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戰略謀劃的大決鬥。戰國中期,各國統治者越來越重視邦交形勢,為了滿足這種需要,社會上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職業群體。他們學有師承,術有專攻。他們的職業目的是要掐準各國統治者的脈搏,對他們的所欲和所懼了如指掌,然後奔走其間,施展辯才,把各國間的形勢利害編織成有利於進說對象的言辭,極盡渲染和誇張的能事。他們或鼓動,或恫嚇,或者把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叫作合縱;或者使秦與六國中的某一國聯合,叫作連橫。主張合縱者力圖使連橫斷裂,主張連橫者力圖使合縱破解。一直到戰國末年,縱與橫的鬥爭波詭雲譎,為戰爭形勢的進展設下了總體框架和基本走向,也使劇烈殘酷的戰爭浸染上了更加濃厚的戲劇化色彩。這種有師徒授受,有著作流傳,甚至成為一種職業的做法還是一種學術活動,叫作“縱橫術”、“辯術”或“策術”。鑽研這種技能、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縱橫家”,或者叫作“辯士”、“策士”、“智謀之士”。由於少數策士的成功,竟惹得當時的許多士人傾心鑽研,投身縱橫活動。蘇秦和張儀是縱、橫兩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行事可以充分展示縱橫活動的基本內容和曆史作用。範雎則應屬於連橫派的人物,他建議秦昭王實行遠交近攻策略,成為秦國對山東六國實施各個擊破戰略,並最終走向一統的關鍵人物。
一、蘇秦
蘇秦,東周人,家居洛陽乘軒裏(今河南省洛陽市東郊太平莊一帶),兄弟中蘇秦最少,故稱季子,生年不詳。蘇秦東到齊國,跟從鬼穀先生學習縱橫術;學成後,在外活動,幾年下來,一無所獲。回到家鄉,兄嫂姊妹妻妾都嘲笑他,說:“周人風俗,治產業,力工商,以追求二分利為營生。如今你卻放棄根本,從事口舌活動,一無所獲,不是理所當然的嗎?”蘇秦聽了,慚愧而自我憐惜。他閉門不出,把所有的書都拿出來全麵瀏覽,常自言自語道:“士人業已埋頭從師受書,如果不能取得尊敬和榮耀,書再多,又有何用!”蘇秦得《周書陰符》,據說其書是太公或鬼穀子所做,便伏身研讀、悉心揣摩,困了,便用錐子刺傷大腿,血流至腳跟,還自我激勵說:“哪有說服人主卻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以取得卿相之尊的呢?”一年揣摩,成竹在胸,自信有了說服當世君主的本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