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第一節 文明的搖籃

字體:16+-

兩河流域,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大部分地區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小部分地區,即西部和北部位於今天的敘利亞和土耳其境內。兩河指的是底格裏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它們都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底格裏斯河發源於凡湖西部60千米左右的哈紮古魯小湖,然後向東再折向東南,流經尼尼微(Nineveh)和亞述高原,沿途擁有許多支流,全長2045千米。幼發拉底河則有兩個源頭,都位於凡湖和厄澤魯姆之間,它首先呈“之”字形穿過土耳其,在敘利亞東部轉向東南,沿途隻有一條重要的支流,即喀布爾河(the Khabur),全長2750千米。這兩條河在陶魯斯山脈(Taurus)被大約250英裏(1英裏為1609.344米)寬的草坡分開,在傑拉布魯斯(Jerablus),幼發拉底河距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隻有100英裏,然後取道東南方向向底格裏斯河靠近。兩河在今巴格達附近相距最近,隻隔20英裏,但很快就又分開,直到距巴士拉以北60英裏的庫爾那(Qurnah)才匯合,最後分別注入波斯灣(Persian Gulf)。兩河的上遊基本在山嶺和高原中流淌,下遊則形成一塊巨大的衝積平原,或稱三角洲。這塊衝積平原南起波斯灣,北至底格裏斯河畔的薩馬拉,東抵埃蘭山腳,西南達阿拉伯高原的大沙漠邊緣。

一、自然條件

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位於北緯30°線以北,地處幹旱地帶。但北部和南部略有不同,南部地勢低平,兩河相距較近,夏天氣溫高達50℃,冬天的平均降雨量不足254毫米,所以農業幾乎全部依靠灌溉;北部河岸高起,兩河相距較遠,降水量稍多。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始終受著兩大災害的威脅,一是水旱災害,二是土地的鹽堿化。兩河與埃及(Egypt)的尼羅河(Nile)不同,尼羅河上遊有大湖調節,每年泛濫水量比較穩定,而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泛濫量是不可預測的,因為它們依靠的是大量的雨水和從亞美尼亞以及庫爾德斯坦(Kurdistan)山脈落下的雪水。如果連續幾年缺雨少雪,就意味著幹旱和饑荒;反之,一場大洪水經常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兩河中的水衝破堤岸,弱不禁風的泥屋和蘆葦被河水卷走,莊稼、牲畜和物品被淹沒,浸泡在水中。另外,在正常情況下,尼羅河水在6月開始上漲,通常在9月達到高峰,11月返回正常,因此莊稼在較寒冷的冬季也有較充足的水源維係,收割在來年的春季進行。在美索不達米亞則不然,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隨著亞美尼亞山脈冬季積雪的融化,在4—6月泛濫,從農作物對水的需求角度講,這個時間對冬季作物而言太晚,對夏季作物而言又太早。所以,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隻能依靠灌溉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