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為人類一種全新的居住秩序,從一開始就必須擁有係統的規劃,否則,它給人類帶來的不是文明和便利,而很可能是災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是人類最早的城市和城市生活的發明者,他們從一開始就懂得規劃自己的家園。
一、城市規劃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沒有像古埃及文明那樣,給我們留下諸如金字塔和盧克索神廟那樣輝煌的建築,留下的隻是一個個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泰爾”(tell)的土堆。所以,要想從這些土堆遺跡中探尋美索不達米亞城市的城市設計,無異於自討苦吃。但正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古代近東史專家馬克·凡·德·米艾魯普(Marc Van De Mieroop)所說:“關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城市規劃的資料在數量上非常有限,但它們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2]僅有一些巴比倫城市的簡易地圖保存了下來,其中保存得最好的一份是尼普爾城的規劃圖,它可能繪製於公元前1300年左右。這幅地圖集中繪製了城牆、城門、幼發拉底河的河道、運河以及神廟等,其精確度已經被在其遺址上進行的考古發掘所證實。
在蘇美爾語和阿卡德語中,農村和城市都稱uru(阿卡德語為ālu),這一詞的本義是指用太陽曬幹的泥磚建成的任何一個長久的定居點,有時還指聚集在一起的簡陋的小屋。
城市一般都有城牆,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城市大都建在水道附近。在一些城市的城牆外,常常建有一個特殊類型的神壇,稱為“新年的聖壇”(bīt akītu)。在早期,一個城市是圍繞著神廟逐漸發展起來的。
烏爾第三王朝的都城烏爾城建於公元前2100—前2000年,城市平麵為不規則形,有城牆與城壕,有2個港口通往水麵。城市麵積為88萬平方米,人口約為34000人。城中,由厚牆圍抱的宮殿、神廟以及貴族的府第高踞西北高地,牆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隸的居住地,分野明顯。烏爾城中的塔廟是兩河流域文化幸存的最古老的建築遺跡之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觀象台之一。在這宮殿、神廟和觀象台三位一體組成的建築群中,還分布著各種稅收和司法等衙署、商業設施、作坊、倉庫等,構成了城市公共中心。宮殿是四合院,由若幹院落組成,房間多為狹長形,但布局較亂。廟宇平麵較規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麵,由厚實的土坯牆包圍起來。城市中除中央土台外,還保留有大量耕地,有幾處零星的居民點散居在耕地中。城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寬僅3米左右,這有利於阻擋暴曬的烈日,避免瘴氣侵襲和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