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時期通常指自烏爾第三王朝滅亡,經伊新—拉爾薩時期,到巴比倫第一王朝結束的曆史時期。
一、伊新—拉爾薩時期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以後,蘇美爾城邦再度活躍起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也變成了由眾多王國組成的拚圖,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南方的伊新和拉爾薩,以及北方的馬裏、亞述和埃什努那,它們共存達兩個世紀之久。伊什比伊拉在伊新創立的王朝繁榮一時,有些蘇美爾城邦則開始了阿摩利人的統治,其中最強大者應該屬於納波拉努姆創立的拉爾薩王朝。由於烏爾第三王朝滅亡之後的世紀是伊新和拉爾薩唱主角的時期,因此曆史上稱這一時期為伊新—拉爾薩時期。
伊什比伊拉是阿卡德人,曾做過馬裏的總督,後來受烏爾第三王朝的末代國王伊比辛的派遣,駐守在伊新。在駐守伊新期間,他表現出了較強的行政管理能力,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解決了因阿摩利人占領了大量可耕地而造成的烏爾糧食短缺的問題。伊什比伊拉與舒爾吉等其他塞姆人一樣,自認為是烏爾的蘇美爾國王的真正的繼承者。根據保存下來的伊新時代的皇家銘文來判斷,蘇美爾語是伊新王朝唯一的官方語言。所以屬於這一時期的大量蘇美爾語文學作品發現於著名的尼普爾“圖書館”,就順理成章了。它們向世人昭示著伊新王朝的統治者重視和弘揚蘇美爾文化的態度。
圖4.24 一塊記述了替身王被短暫安置在王位上,隨後被殺死的神秘儀式的泥板。約公元前650年
伊新的霸權一直到李必特伊什塔爾(Lipit-Ishtar)統治時期(公元前1934—前1924年)之前都未遭遇過真正的挑戰。李必特伊什塔爾為後世所銘記是作為一位立法者,他編撰了一部法典,被稱為《李必特伊什塔爾法典》。法典保存下來的內容包括正文43條和部分前言與結語,它們印證了伊新王朝的治世,也成為我們了解伊新王朝社會和經濟狀況的重要文獻。不幸的是,這位愛好和平與秩序的立法者,陷入了與拉爾薩王袞古努姆(Gungunum)的戰爭之中。公元前1924年,即袞古努姆統治的第8年,他在紮格羅斯山區發動了戰爭,並向伊新王國發動了進攻,占領了烏爾,開始了伊新和拉爾薩的爭戰。烏爾陷落的當年,李必特伊什塔爾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烏爾尼努爾塔(Ur-Ninurta)僭取了他的王位。烏爾尼努爾塔很快被拉爾薩的阿比薩萊(Abi-Sare)擊敗並殺死。約20年以後,另一位僭主伊拉伊米提(Irra-Imitti)失去了尼普爾,使其落入競爭對手蘇姆埃爾(Sumu-El)手中,他所統治的王國已經隻是僅限於伊新及其周圍地區的小王國了。伊拉伊米提之死非常富有傳奇色彩,它揭示了美索不達米亞的一種罕見的傳統。當占卜的預兆異常時,國王害怕遭到神的懲罰,就找一個普通的平民來做國王的替身,這個“替身王”在享受了一段時間的王位之後,就會被處死。一份巴比倫的年代記記載了發生在伊新王國的這樣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