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羅馬文明

第一編 羅馬的崛起的崛起

字體:16+-

第一章 羅馬文明的舞台

第一節 意大利的自然環境與古代居民

一、意大利的自然環境

意大利半島為地中海最重要的三大半島之一,因亞平寧山脈橫貫全境又稱亞平寧半島。意大利半島東隔亞德裏亞海與巴爾幹半島相望,南經愛奧尼亞海可達北非,西跨第勒尼安海,經撒丁、科西嘉與伊比利亞半島遙相對應,北經高屹的阿爾卑斯山而與中歐接壤。半島南北長而東西窄,呈“靴”狀,從西北到東南長約為1200千米,陸地邊界線約為1900千米。境內河流縱橫,著名的有波河、第伯河等,土地相對肥沃,有利於農業的發展。半島北部的波河流域、半島西南部的西西裏島,皆以盛產糧食著稱,是羅馬的糧倉。此外,境內有3/4左右的山地,十分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

意大利半島冬雨夏旱,年平均氣溫較高,少酷暑,“就是炎夏也沒有暑氣”,嚴寒也不多,基本上無颶風、台風之害,屬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意大利的海岸線約有4200千米。若加上島嶼,則約有8500千米。海岸線雖長,但缺少良港。南部的布隆圖辛是意大利通往地中海的重要出口。中部的奧斯提亞(Ostia)是羅馬連接地中海其他地區的前哨。意大利半島位於地中海中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它既能承繼地中海東部先進的文明成果,也能將羅馬的文明通過移民等措施傳播至地中海西部及南、北部地區。2000餘年來,地中海沿岸地區無不享受著古代羅馬文明所帶來的陽光與雨露。

二、羅馬城的地理優勢

意大利是古代羅馬的發祥地,而羅馬城則更是羅馬國家的首善之區。羅馬城位於第伯河下遊左側,拉丁平原的北部,距離第勒尼安海約有15裏。羅馬是多條天然道路的聚合點,所以很容易接觸到意大利的多民族文化。羅馬城建立在“不息的平靜流淌、水麵寬闊地注入大海的河流的岸邊”,能從海上獲得它所缺少的東西,輸出它所富裕的東西,還可以利用這條河流從海上運進生活必需品。與科林斯等城邦臨海設城不同,羅馬是近海而不靠海,所以克服了海濱城市的眾多弊端:如避免了海濱城市麵臨的眾多難以察覺的危險。加圖(又譯為迦圖)對此講得特別明白。他說:“要知道,陸上地區能夠以各種征兆以及例如轟鳴的聲響和嘈雜的人聲預告敵人的到來,不僅是預料中的敵人,甚至包括突然進攻的敵人;任何敵人都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從陸上襲來,以至於我們不僅對他們的到來,而且他們是誰,從哪裏來,全都一無所知。海上乘船來襲的敵人可以在未被任何人發覺之前到來,而且甚至在到達之後也不公開暴露他是誰,從哪裏來,想幹什麽,一句話,沒有任何標記可以確定或判斷他們是友人還是敵人。”[1]“其次,臨海城市會發生風俗的墮落和蛻變,因為它們會接觸他族的語言和製度,給它們送來的不僅有他國的貨物,還有他國的習俗,從而使得本國製度的各個方麵不可能不發生變化。居住在這些城市的居民也不會留戀他們故有的居所,展翅翱翔的希望和想象力會把他們從家園引向遠方;他們即使身在故地,心靈也早已遠出遊**。事實上,不是什麽別的東西比公民們的這種漫遊和散居更有力地摧毀了早已搖搖欲墜的迦太基和科林斯,因為經商和航海的欲望使他們放棄了農作,荒廢了習武。”[2]最後,臨海城市“還會從海上得到許多有害的奢侈的誘人物品,它們或是被搶奪來的,或是被運進來的。城市的優美條件本身便蘊含著許多可能導致鋪張和懶散以滿足人的欲望的**因素。”[3]羅馬城的這些優點顯然為羅馬未來的強大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