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的經曆在音樂家中獨一無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拉威爾入伍當兵,在軍中任貨車駕駛員。戰爭對他是一場可怕的經曆,他對冰冷的槍炮、野蠻的嗜殺深惡痛絕,走下殘酷的戰場,拉威爾堅持認為德、法兩國人民卷入這場戰爭毫無意義,所以,他放棄在任何方麵與德國的尖銳對立,包括音樂,甚至他曾不顧輿論的指責,拒絕簽名支持阻止在法國演出德國音樂的組織。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陰雲對拉威爾的影響還久久不能消失。他長期失眠,經常出現情緒低落,寫作也逐漸減少。為了改善身體狀況,促進精神的恢複,拉威爾決定移居鄉下,在幽靜恬然的環境中,他開始動手寫作幾年前加吉列夫委托他寫的芭蕾音樂《圓舞曲》。這首作品在寫作時,拉威爾煞費苦心,他一方麵克服身體不適帶來的精神壓力,另一方麵將作品與自己的深刻感受相結合,力求使其一鳴驚人。作品完成後,第一次在音樂會上首演便獲得巨大成功,但是,這部作品最終還是沒有應用於芭蕾舞,繼管弦樂作品之後,拉威爾又譜寫了鋼琴演奏的《圓舞曲》,它將管弦樂的音響效果表現在鋼琴中,在鋼琴上,作品絲毫沒有減色,也成為備受鋼琴家青睞的一部佳作。
《圓舞曲》可以說是拉威爾“一戰”後最真實、最直白的作品之一。他始終沒能擺脫自己對戰爭的恐懼與厭惡,在《圓舞曲》中,戰爭的陰雲與狂歡的舞蹈交織在一起,透視出作曲家精神上的矛盾,這種矛盾不僅僅屬於他個人,也屬於被戰爭籠罩的整個法國。
《圓舞曲》主要由兩個大樂段組成,每一段都在朦朧的低聲區含糊地升騰起來,就像地平線上滾滾的硝煙,接著在朦朧中旋律和節奏逐漸明朗,硝煙升騰在半空中,透過間隙,宮殿裏燈火通明,一些夢幻的、扭曲的華爾茲的景象星星點點地浮現出來。典型的維也納華爾茲旋律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但是又被打得支離破碎,它們一會兒散開,一會兒又集合在一起……在音樂的後半部分,同樣的主題在更加怪誕和不祥的外表下再次靈活地閃出,華爾茲在其中更顯得癡狂且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