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人們說出一部德彪西的代表作品,大多數人會想到《月光》。“月光”這個名字在鋼琴音樂中已經成為符號,貝多芬的月光寧靜而帶有陰鬱、凝重的色彩,仿佛在描繪冷峻的月夜;而德彪西的月色一片澄清,**漾在湖麵的波紋親切而平靜,可以讓人想到“沙鷗翔集,錦鱗遊泳”的畫麵。
《月光》來自德彪西的《貝爾加馬斯克組曲》。這部德彪西的早期作品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帕斯比葉舞曲》四首小曲組成,從1890年開始創作,到1905年才完成整部作品並出版。這部作品相比德彪西的其他作品,整體上更接近於浪漫主義風格,但是其中的《月光》一首卻將印象主義的風格發揮到極致。
《月光》可以說是完全擺脫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禁錮大膽創新的結果。在音響和音色的運用上,這部小品新穎而大膽。音樂仿佛是在印象主義、象征主義的繪畫和文字中找到靈感,以朦朧的、有多重指向性的旋律讓聽者感受到另一種不同的意境。音樂借著對環境的描繪,向人們暗示了某種心境。
在這部作品中,德彪西采取了變化多端的和聲效果。九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各種增和弦創造出多調性的色彩感覺。但是,和聲的進行卻沒有任何雕琢的痕跡,它們仿佛完全按照景色的需要排列出來,音色與月色融為一體。
樂曲最開始的部分演繹出朦朧的月夜景象,音樂單純而明淨,這裏氣息悠長的樂句拉伸出優美的線條,仿佛薄雲開散,月色緩緩而出。接下來,作曲家還在作品中描畫了月色中的湖麵,湖上細碎的點點月光和夜風中湖麵掀起的波瀾。整首作品中,德彪西除了采取朦朧的和聲效果外,還極大地發揮了踏板的作用。樂曲從始至終都使用踏板,延音踏板為樂曲增加了神秘與朦朧的感覺;除此之外,德彪西還在一些樂段中加入了弱音踏板強調月光薄如輕紗的效果。雖然這首樂曲從譜麵上看難度並不大,但是很多鋼琴家都將它視為顯示踏板與觸鍵技巧的精品。一方麵,要彈出“靜中有動,動而愈靜”的感覺,必須通過手指對琴鍵良好的控製、深淺的掌握、下鍵速度的快慢來表現;另一方麵,仙蹤幻境一般的美感要求演奏者必須在使用踏板時恰到好處,準確而敏感地對作曲家描繪的意境進行領會,有時踏板要在中間處懸停,有時踏板需要部分更換,有時踏板需要抖動。這些都是鋼琴家在演奏這首樂曲時區分高下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