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曾經用音樂為人們描述了一幅完整的四季畫圖,人們能從其中依稀聽到芽苞破雪的聲音,也能從音樂中看到碧藍澄澈的天空。這幅充滿了生命力、變幻絢麗色彩的畫作就來自鋼琴套曲《四季》。
1876年,柴科夫斯基應彼得堡《小說家》月刊發行人貝納德的約請,每個月為《小說家》的音樂副刊寫作鋼琴曲。貝納德按照12個月令的時序,選定了12首詩,提供給柴科夫斯基,作為12個曲子的標題。
《四季》還有一個副標題——“性格描繪12幅”。這個副標題恰到好處,也許那隻是一個解析,也許那是當時柴科夫斯基在作曲時候的一個發自內心的要求,不管是什麽原因,《四季》都活了起來,它不是沒有靈性的景色照片,而是每個音符中都迸發熱情的鮮活生命。
《一月——壁爐邊》,選自普希金詩集。“在那寧靜安逸的角落,已經籠罩著朦朧的夜色,壁爐裏的微火即將熄滅,蠟燭裏的微光還在搖曳閃爍……”音樂家在不太快的速度下用琶音營造了幻想氣氛,是誰正守在壁爐邊,凝神而坐,與夜色融為一體。陰沉憂鬱的旋律和徐緩單調的節奏把人們帶入了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忽然,氣氛變得歡快起來。《二月——狂歡節》在普·維亞傑姆斯基的筆下是這樣的:“在歡騰的狂歡節,酒筵多麽豐盛……”柴科夫斯基賦予狂歡歡快的節奏和跳躍的旋律,在純樸明快的雙拍子舞曲中,熱情打破冰天雪地,人們一下沒了煩惱,狂歡燃燒了所有苦悶。
“鮮花在田野上隨風搖晃,到處一片明媚的陽光。春日的雲雀在盡情鳴囀,蔚藍的天空回**著動聽的歌唱……” 阿·馬伊科夫展示的是多彩的畫麵,柴科夫斯基則將雲雀作為主人公,用輕巧的音符展現了它們迎風歡唱的春日情景。這就是《三月——雲雀之歌》,沒有什麽比看到春天來臨更叫人高興的了,心底湧出的欣慰與快活在春天的氣息中彌漫,萬物受到感染,都露出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