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之王李斯特素以創作狂想曲而聞名,他一生寫有九首狂想曲,都以技巧性著稱。勃拉姆斯也創作鋼琴狂想曲,但數量不多,隻有兩首。這兩首作品無論是從音樂構思抑或是情感內涵上都可稱得上是經典性作品。勃拉姆斯的鋼琴狂想曲在樂曲的形式結構和素材采用上都與李斯特不同,樂曲主題旋律沒有選用匈牙利民間音樂,而是以分解和弦為主充分展現鋼琴技巧,創造出華美絢麗的音樂效果。其中第二首《G小調鋼琴狂想曲》是典型的勃拉姆斯式風格,他的憂鬱、果敢、柔情、冥想都蘊涵其中,質樸而綜合地表現出來。
《G小調鋼琴狂想曲》創作於1879年,這一年經曆的事情讓勃拉姆斯終生難忘。在這喜憂參半的一年裏,不問名利的他榮幸地被德國布雷斯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榮譽稱號,這一榮譽稱號所體現的是人們對勃拉姆斯音樂的喜愛以及對他所做出的音樂成就的肯定,勃拉姆斯很欣喜地接受了這一特殊榮譽,這對他的內心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安慰。但同樣是在這一年裏,他最疼愛的教子——舒曼夫婦的兒子費利克斯因患肺結核病英年早逝。費利克斯是舒曼夫婦最小的孩子,他秉承了父母的音樂天賦,在音樂與文學上都表現出才華橫溢。費利克斯幼年時就與勃拉姆斯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勃拉姆斯對他寵愛有加,並在他身上寄托了極其複雜的情感,他把他收為教子,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又像對待自己的學生一樣嚴格。費利克斯的去世對勃拉姆斯是個沉重的精神打擊,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鬱鬱寡歡,難以擺脫中年喪子的痛苦。
《G小調鋼琴狂想曲》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背景下誕生的。樂曲體現了勃拉姆斯複雜而細膩的生活感受,矛盾與對立時時存在,為音樂增添了戲劇張力。兩種鮮明不同的音樂情緒同時並置對立,一種熱情豪放的氣概中卷裹著悲涼暗淡的氣氛,似乎在揭示著勃拉姆斯當時那種大喜大悲交錯複雜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