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來說,也許此生最幸運的莫過於擁有家族世代的音樂傳統和自身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了。感歎巴赫成就的人,總是不忘讚美巴赫是上天造就的奇人。在巴赫故居旁的雕像前,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慕名前來瞻仰這位生活在三個世紀前的“音樂之父”。事實上,在仰視巴赫頭頂上的光環時,我們也許更應該站到塑像的背後,想想他作為一個平凡人所走過的學習曆程。
1685年,巴赫出生在德國中部圖林根地區的小城艾森納赫,與大多數人一樣,他沒有顯赫的爵位,家境樸實。從巴赫的曾祖父開始,家族中便有人以音樂為職業,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當時頗具影響力的樂師。在這樣的環境中,巴赫耳濡目染,顯現出音樂方麵的天賦,除了學習弦樂和鍵盤等多種樂器外,七歲那年,他還進入當地一所教堂附屬的拉丁語學校的聖歌隊,在各種節日和儀式上唱宗教歌曲。不僅這樣,年幼的巴赫還表現出驚人的毅力,在家中的花園中練習小提琴的他,為了減輕長時間按弦造成的手指疼痛,經常拔起身邊的草擦拭手指,長此以往,草地被拔禿的麵積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一個圓圈。巴赫的幼年時期是充滿快樂的,直到九歲時母親去世,十歲時父親去世,他離開家鄉,開始了波折而艱苦的生活。
巴赫首先來到在奧爾德魯夫生活的長兄家,並且在那裏接受了嚴格、係統的音樂訓練。在反複的練習和不斷的學習中,巴赫越發感覺到音樂散發出令人心馳神往的魅力,在音樂的洗禮中,他能夠進入另一個純淨世界。奧爾德魯夫是個小城市,盡管長兄能夠提供的音樂資料甚多,但對於巴赫來說,聽一場真正的音樂會始終是個夢想。當時,30公裏以外的漢堡已經成為歐洲音樂的繁盛地,很多音樂家在那裏盡展才華,各種音樂會令人目不暇接。巴赫經濟拮據,購買最便宜的音樂會門票後,隻能靠步行往返,如果連續兩場音樂會難以取舍,他就會選擇在漢堡街頭睡上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