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鋼琴欣賞十八講

一、繆斯還是魔鬼

字體:16+-

貝多芬總稱自己是“從波恩鄉下來的野小子,不過有些音樂天賦罷了。”這個桀驁不馴的年輕人從兒童時代就開始表現出傑出的音樂才能,當然,這要感謝父輩們留下的音樂傳統——祖父是科隆選帝侯宮廷內的一位樂隊長;父親,也是他的第一任音樂老師是唱詩班男高音。4歲的時候,貝多芬就在父親可以稱得上嚴酷的教育下學習鋼琴,8歲的時候已經登上了科隆的音樂舞台。

在當時,貝多芬的才華引來很多讚美,這也是父親唯一值得引以為傲的——因為除了音樂天賦以外,貝多芬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孩子,他麵紅而多斑,發密而雜亂,眼神倔強,少言寡語。

貝多芬11歲時結識了樂隊指揮內費,在他正統而頗具章法的教育下,貝多芬的鋼琴演奏技法和作曲水平進步神速。為了展示孩子的天賦,內費在貝多芬年僅12歲的時候,曾寫信給當時最著名的《克萊默》雜誌,告訴他們他已經能夠演奏巴赫大師的鍵盤樂作品。

此後,貝多芬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華開始創作,不久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一首羽管鍵琴變奏曲。1787年,他帶著音樂家的夢想和心底湧動的**離開波恩,前往音樂聖地維也納,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在維也納,貝多芬結識了很多社會名流,其中包括資助他的貴族,身為富家小姐的學生,還有諸多偉大的音樂家。1795年,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曲目是他從1794到1795年創作的《第二鋼琴協奏曲》,由他本人擔任鋼琴演奏,演出獲得了成功。這首鋼琴協奏曲,被認為具有“維也納精神”。當時的樂評界給予貝多芬這樣的評價:“作為鋼琴家,他有著火花、光彩、幻想還有深邃的情感。”這個開始,意味著貝多芬敲開了維也納音樂界的大門,同時人們並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也為維也納時代的終結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