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耳根清淨:好音樂與好唱片

關於威爾第的聆聽

字體:16+-

2013年真的是怠慢了威爾第,除了做了三個歌劇講座,竟然沒有為他的二百年紀念寫點什麽。當然,這一年是我真正的威爾第“聆聽年”,不僅又補充了大量的錄音版本,而且它們被放進音響係統的次數竟遠遠超過了同樣二百歲的瓦格納。當我越來越感到威爾第的“偉大”曾經被我“低估”時,寫作的筆竟然愈發沉重。正值我亦參與其間的廣州大劇院與英國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聯合製作的《茶花女》即將啟幕之時,談一談威爾第歌劇的“聆聽”,即便不合時宜,也算稍微了卻對這位不朽的歌劇大師的歉疚吧。

威爾第的歌劇和瓦格納一樣,我都是主張要麽親臨現場,要麽隻聽錄音,從來都是有意回避錄像製品。如果說瓦格納的歌劇在不同時期總是有創新性甚至顛覆性的製作,那麽威爾第的歌劇給出的想象空間相對而言要小得多。威爾第的歌劇腳本大多來自戲劇改編,不是大文豪的名作,就是《聖經》或曆史傳奇,舞台上講求寫實和自然主義,忠於曆史背景。說來很有意思,由於威爾第時代意大利政治中的敏感流行病,他的許多歌劇都被迫改變曆史的年代和故事發生地,以至於產生不少錯亂,即便進入20世紀以後力圖再改回去,也還是留下很多不能自圓其說的破綻。鑒於此,我仍然相信,威爾第的戲劇性、音樂敘事及音樂本身的靈感與動力成就了意大利歌劇的高峰,無人可比,無人代替,僅僅是聆聽那音樂、那歌聲,就已經是極大享受,特別是當你已經被瓦格納迷惑、迷倒以後,威爾第的純粹性和樸素而靈感充沛的旋律、節奏、各種情感紛呈、交錯的矛盾、並行的故事線,等等,不僅常聽常新,甚至可以作為瓦格納的解藥幫助你恢複對歌劇的平常心、對音樂和人聲欣賞的單純性。

威爾第的歌劇是所有歌劇中最具通俗性的,他的26部歌劇中,膾炙人口的便有《茶花女》、《利戈萊托》、《阿伊達》、《奧賽羅》、《納布科》、《遊吟詩人》等,但《命運之力》、《西西裏的晚禱》、《法爾斯塔夫》、《假麵舞會》、《麥克白》和《唐·卡洛》等也都具有相當的知名度,上演和錄音頻率較高。其實《厄爾納尼》、《西蒙·博卡涅拉》、《阿蒂拉》、《路易莎·米勒》和《海盜》對於歌劇觀眾來說也並不陌生,如此說來,威爾第歌劇中的成功之作比例實在是太大了,時至今日仍可占主流歌劇舞台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