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俄羅斯文學講座:經典作家與作品

第二講 茹科夫斯基:俄國詩歌的導師和先驅

字體:16+-

時至今日, 俄國人公認, 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丘特切夫、費特是19世紀俄國五大詩人, 而茹科夫斯基堪稱俄國詩歌的導師和先驅。

一、從懶散的青年到詩壇泰鬥

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國第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 也是優秀的翻譯家和評論家。他是俄國一個富有的地主布寧(193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布寧也出生在同一家族)和土耳其女俘——女管家薩裏哈的私生子, 出生在圖拉省古老的貴族領地米辛斯科耶。窮貴族茹科夫斯基寄居在布寧家, 他成了孩子的教父, 未來詩人的姓氏由此而來。茹科夫斯基從小在鄉村美麗的大自然中長大, 受過良好的教育。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波克羅夫斯基是他的啟蒙老師, 他告訴學生:“隻有在鄉村的愉快的幽居中才能使純真與幸福的祭壇不受損毀。”並且在這方麵發展學生的文學誌趣。茹科夫斯基從小受到良好教育, 很早就對文學感興趣, 嚐試自己創作劇本。1797年, 14歲的茹科夫斯基就讀於莫斯科大學附屬的貴族寄宿學校, 在校期間同時受到古典主義和感傷主義兩種流派的影響。1797年發表第一篇詩歌《五月的早晨》。離開學校後, 他曾一度參加工作。但他不喜歡辦公室工作的單調乏味, 翌年辭去職務, 回到故鄉, 醉心於文學創作, 陶醉於懶散而冥想的生活, 成為一個懶散的青年。1805年, 他開始為兩個外甥女教課, 久而久之, 他對其中的一個——當時12歲的瑪利亞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愛慕, 並很快發展為愛情。1811年, 他向瑪利亞的母親——同父異母的姐姐表示了求婚的意願, 遭到了拒絕。這段無望的愛情, 持續了很多年, 影響了詩人個人的全部生活, 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他的創作。1823年瑪利亞病故, 他十分悲痛, 又寫了多首詩表示悼念。

鄉居6年時間裏, 茹科夫斯基大量閱讀俄國和外國文學作品, 並且創作了20來首詩, 還翻譯了一些外國詩歌, 其中1802年所譯英國感傷主義詩人格雷的《鄉村公墓》, 在保持原作精神的翻譯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發表在卡拉姆津主編的《歐羅巴導報》上, 使他一舉成名。1806年發表哀歌《黃昏》, 具有較為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1808年在翻譯並改寫德國詩人畢爾格的故事詩《列諾拉》的基礎上, 創作了具有濃厚俄羅斯民族色彩的謠曲《柳德米拉》, 這是他發表的第一篇謠曲。1808年, 他接受卡拉姆津的邀請, 遷居莫斯科, 擔任《歐羅巴導報》編輯, 並且在卡拉姆津的鼓勵與鞭策下一改昔日的懶散而勤奮創作, 經常發表詩作。1812年參加衛國戰爭, 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頌詩《俄國軍營中的歌手》, 使他在俄羅斯一舉成名。後來又創作了著名敘事詩《斯維特蘭娜》《風神的豎琴》《捷昂與艾斯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