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自怨自艾,更不自輕自賤。戒除自卑心,樹立自信心,自助者天助,我是農民我怕誰!
基於自己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代表性的成長經曆,我“痛心疾首”地感到:收起自卑心,樹立自信心,是我們這些從貧困農村走出、在備受歧視的環境中艱難成長和發展的農家子弟,首先需要自我超越、勝利跨越的第一個坎。
人與人其實都有很大不同,同樣是貧困農村走出來的,但各人的家境出身、成長經曆不盡相同,其自卑感的具體表現形態及其強烈或複雜程度可能都存在很大差異。下麵就與年輕朋友們談談我自己感知的“個性化自卑”。
不知道別的農村孩子在成長的心路曆程上究竟處於一種什麽樣的心理狀況,我自己從小到大數十年,在內心深處一直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自卑。沒完沒了的自卑,堅韌不拔的自卑,尷尬無奈的自卑,變幻莫測的自卑……很多時候看起來很傲慢無禮、狂妄自負的言談舉動,往往是異常敏感和誇張的過激反應,事後理性分析和冷靜反思才發現,說到底還是緣自於內心深處、徹入骨髓的自卑感在作祟。這實在是一種無比痛苦的成長煩惱和精神煎熬!
在我“成長的煩惱”中,讓人惱怒的自卑感倒不是什麽感歎命運不濟的“自怨自艾”,而是不可救藥般的“膽小”,平常說話做事都沒有自信心,遇到在公開場合發個言就語無倫次,遇到台麵上的事情就忐忑不安,一陣暈眩幾近要昏厥過去。盡管做過十幾年老師,在講台上“摸爬滾打”了多少年月,但前幾年來京求學,如果是給導師或某個文化名人打個電話,事先都會緊張得心裏咚咚直跳、手腳亂打哆嗦……
看到人家城裏的孩子那麽大大咧咧、個個瀟灑自如,隻有佩服羨慕的份,哪敢有與人攀比的心?遇到尷尬無奈的苦悶狀況隻能自歎弗如,這時才有點莫名其妙的“自怨自艾”情愫朦朦朧朧在心頭。可能由於如此這般的自卑感長期壓迫在心頭,導致心理年齡相對滯後於生理年齡,雖然過三十奔四十,卻沒有顯著的“而立”、“不惑”成熟標記,一直不大清楚,自己究竟身在何處,如今又是何年?直到前幾年才忽然猛醒過來,把自己嚇了一跳:一直以為還是不省人事的孩子,原來走到哪裏一說年齡都屬於“前輩”級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