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乃人生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最精妙的人生解讀和成功之道。
就個人層麵來看,青年人生注意價值觀和人生觀方麵的修煉,即中國儒家哲學經典《大學》所說的“修身”。中國哲學其實就是人生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最精妙的人生解讀和成功路徑描述。
首先,每個人自己對其人生的管理,也就是所謂“修身”。要“修身”,其實質在於學習如何做人,包括“格物致知”和“誠意正心”兩個方麵的內容;大致說來,前者屬於認識論和方法論層麵的修煉問題,後者則屬於價值觀和人生觀層麵的修養問題。
“格物致知”簡單地說就是“悟道”、“超覺”,亦即超越“形而下”的具體器物形態,窮究“形而上”的普遍道理或一般真理,通過“格物”即格去存於肉身的“物欲”來達到認識心靈中“天理”的目的。
而“誠意正心”,則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要做到理性和情感的內在統一,首先在情感上要“真誠實意”,不自欺欺人,不隨意揮灑喜怒哀樂好惡愛恨種種情感,坦然豁達、謙和快意,才能做到“心安”而“理得”,“不思而得”,“擇善而固執之”。
通俗地說,關於“修身”要則無外乎如下幾點:
——珍愛生命,真誠地擁抱生活、感受人生,讓內心充滿陽光,在人生旅途中不斷超越自我、提升生命價值和意義;
——敬愛自然,超脫於具體的物質形態和自我的物欲心理局限,對大自然(“天下萬物”)懷著應有的尊重和敬畏心態,不斷探索世界運動規律和普適性真理,“和合”天地萬物、“包容”世間萬象,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能夠在“天下主義”文化境界上去從容應對處理任何事務;
——關愛他人,保持心靈始終處於“純真可愛”的原生態,不以己之心強施於人,以“博愛”的寬廣胸懷對待每一個人,不僅要以大德報小德,而且要做到“以德報怨”,在人際關係互動交往中追求“道德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