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開發設計者需要考慮展品概念設計,構想故事線和展品名稱,設計和製作互動展品,草擬標示文本,準備圖形,選擇和安排其他相關聯的展品,選擇燈光、顏色以及其他輔助展示的用品,考慮展品擺放的物理環境等。正如第二章已闡述過的,無論是動手型的還是傳統型的博物館,觀眾的經曆和感受都會受到周邊物理環境的影響,同時也與他們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有關,而且還會受到一同參觀的同伴的影響,換句話說,觀眾的參觀經曆受到個人語境、社會語境和物理語境的多方麵交叉影響。[1]展品開發最初的目標就是要通過提供物理語境來強化觀眾的體驗,幫助觀眾從展品中建構自己的理解能力。
動手型展品開發和設計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要為目標觀眾群體設置合適的學習目標。展品開發過程始於對展區和潛在展品及可開發的活動類型進行廣泛的概念構想。隨著每個展品理念的提煉和發展,為目標觀眾設立適當的、可控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目標的設定需考慮身體活動、愉悅感、行為、感覺、態度和理解能力等多項要素。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那麽就很難評估展品的實際效果,光從觀眾的感覺、認知和心智技能(指觀眾的情緒、學習和身體的反應)角度還不能準確地做出評估。
在展品開發中預設一定的觀眾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開發者心中對觀眾如何表現已有一定的預設。傳統博物館的展品開發大多是以“產品”為導向的,新展品開發往往由策展人負責。策展人與設計人員磋商達成最後的結果。而博物館教育專家通常不參與這個過程。展覽的目的——如果有被表述的話——會傾向於考慮安全和藏品的價值,而不是觀眾的活動與體驗。傳統博物館的這個展品開發過程是學院式的,產品導向的。最近的一個調查表明,即使到了1996年,英國的博物館中,仍然隻有33%的博物館在展品與活動設計階段就注入了結構化的教育理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