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動手型展覽:管理互動博物館與科學中心

建構主義博物館裏的學習

字體:16+-

本章闡述了有關個人與家庭群體在互動博物館環境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發現了觀眾的博物館體驗有賴於個人的、社會的和物理情境的不同。在傳統的博物館學習就好比傳統的授課方式,是展教人員通過敘事故事線將他們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傳授給觀眾,這種傳授方式是漸進式的、線性的。在動手型展覽裏,也不可避免地會向觀眾傳遞博物館“專家”方想要觀眾接受的那些信息,但是傳遞方法是讓觀眾自己去探索發現,而不是被灌輸知識。兒童博物館的展品就應該是與兒童所熟悉的環境相配的。而在科學中心裏,展品的組合方式是根據一定的物理過程(physical process)而定的,不管哪種方式,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線性的模式,因此每個單獨展品又是獨立的、可以單獨體驗的。當然,就像費赫爾的研究表明的,觀眾很有可能帶著被誤導的觀念離開,這也正是許多科學家觀察動手型科學中心時發現的麻煩,也是為什麽評估都會非常在意觀眾所獲得的信息。[60]但是,理論研究表明觀眾是從經驗中學習,繼而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與各種展品的互動學習,這個過程中會挑戰他們固有的觀念,改正他們以往錯誤的理解。

不管是傳統的學習還是發現式的學習都有一個預設,那就是有一個正確的知識體的存在,在這樣的預設下不同的展示手段不過是用不同的方式使得觀眾能到達“真理”的世界。還有一種理論模式較少地關注知識體本身的重要性,而是關注學習的過程,尤其是關注觀眾的興趣與需求。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不是簡單的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添加新的知識,而是隨著他們與世界的互動而持續性地對所獲得信息進行再加工,也就是說,他們通過與世界的互動不斷地建構自身的知識。

建構主義博物館接受觀眾基於訪問中個人、社會與物理語境來建構知識的觀點。文字等輔助材料是用來滿足作為主體的觀眾教育需求的,而不是為展品這一客體的敘事故事線服務的,也不是作為社會、政治、文化或曆史的背景,或是藏品本身的屬性的。也就是說,展品的詮釋沒有單一的路徑,由於每件展品都是獨立的,那麽觀眾可能隨時會進來或離開一個展廳。博物館要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引導和刺激加德納所提出的四種智力。博物館要提供機會讓觀眾接觸他們所熟悉的觀念和事物,因為隻有與觀眾的生活有聯係的東西,他們才會感興趣,也才有可能加強或挑戰他們已有的知識,從而使他們在博物館的經曆變得有意義。[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