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猶太人的漂泊,聽說是上帝製定的懲罰。中歐一帶的“寄泊棲”的遊行,仿佛是這一種印度支族浪漫的天性。大約是這兩種意味都完備在我身上的緣故罷,在一處沉滯得久了,隻想把包裹雨傘背起,到絕無人跡的地方去吐一口鬱氣。更況且節季又是霜葉紅時的秋晚,天色又是同碧海似的天天晴朗的青天,我為什麽不走?我為什麽不走呢?
可是說話容易,實踐艱難,入秋以後,想走想走的心願,卻起了好久了,而天時人事,到了臨行的時節,總有許多阻障出來。八個瓶兒七個蓋,湊來湊去湊不周全的,尤其是幾個買舟借宿的金錢。我不會吹簫,我當然不能乞食,況且此去,也許在吳頭,也許向楚尾,也許在中途被捉,被投交有砂米飯吃有紅衣服著的籠中,所以踏上火車之先,我總想多帶一點財物在身邊,免得為人家看出,看出我是一個無產無職的遊民。
旅行之始,還是先到上海,向各處去交涉了半天。等到幾個版稅拿到在手裏,向大街上買就了些旅行雜品的時候,我的靈魂已經飛到了空中:“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坐在黃包車上的身體,好像在騰雲駕霧,扶搖上九萬裏外去了。頭一晚,就在上海的大旅館裏借了一宵宿。
是月暗星繁的秋夜,高樓上看出去,能夠看見的,隻是些黃蒼頹**的電燈光。當然空中還有許多同蜂衙裏出了火似的同胞的雜噪聲,和許多有錢的人在大街上駛過的汽車聲融合在一處,在合奏著大都會之夜的“新魔豐膩”,但最觸動我這感傷的行旅者的哀思的,卻是在同一家旅舍之內,從前後左右的宏壯的房間裏發出來的嬌豔的肉聲,及伴奏著的悲涼的弦索之音。屋頂上飛下來的一陣兩陣的比西班牙舞樂裏的皮鼓銅琶更野噪的鑼鼓響樂,也未始不足以打斷我這愁人秋夜的客中孤獨,可是同敗落頭人家的喜事一樣,這一種絕望的喧闐,這一種勉強的幹興,終覺得是肺病患者的臉上的紅潮,靜聽起來,仿佛是有四萬萬的受難的人民,在這野聲裏啜泣似的,“如此烽煙如此(樂),老夫懷抱若為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