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生成——“第三極文化”論叢

“三極文化對話”實錄

字體:16+-

議題: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生成國際論壇

時間:2017年11月25日 下午

地點:北京師範大學 京師廳

主持人:今天的三極文化對話單元,主持人是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學術委員、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教授。對話嘉賓有美國的安樂哲教授、澳大利亞的杜博妮教授,以及趙葆華老師、張頤武老師,有請。

胡智鋒:各位辛苦了,感謝各位演講嘉賓給我們帶來的關於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精彩演講,在最後收場的時候,我想按照我們的論壇創始人,尊敬的黃會林先生所提出的“第三極文化”的理論學術構想,跟各位一起探討有關“第三極文化”的話題。按照黃先生的構想,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美國文化並立為三極,這是按照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史,特別是近現代曆史發展脈絡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

請教一下各位先生,從你們各自不同的視角,如何看待第三極文化在今天對於我們整個人類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安樂哲先生是一個大哲學家,學貫中西,杜博妮教授是文學研究的大家,趙葆華教授是橫跨影視創作和影視理論批評的大家,張頤武教授更是在當代中國文化領域影響力巨大的大家。希望各位從各自的角度來回應一下第三極文化的話題。

安樂哲:我想從“極”這個字開始,“極”既是空間,如美國、歐洲、中國等,也是一個質量性的字,“第三極文化”的說法聰明極了。

胡智鋒:它是一個物理、空間概念,同時也是品質、質量概念。

安樂哲:對,另外我個人認為,極的概念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三極”是分不開的。如果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就要彼此學習,用我們的差異來加強創造能力。所以三極的概念,不是三個單獨的極,而是一種合作。我曾在演講中提出,“一帶一路”是“一多不分”,而三極文化跟“一帶一路”有密切的關係。從三極的曆史來看,中國文化傳統,就是一個“一帶一路”。你們的番茄是哪裏來的?我們是番。你們的胡椒麵是哪裏來的?我們是胡。你們的洋酒是哪裏來的?我們是洋。所以這已經是一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