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生成——“第三極文化”論叢

中國電影在北美的接受:藝術、市場與合拍片——訪哥倫比亞大學Jane Gaines教授

字體:16+-

Jane Gaines 李雅琪

【人物介紹】

Jane Gaines: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教授,從事早期電影研究、女性主義研究及文化研究。著有《有爭議的文化:形象、聲音和製度》《火與欲望:無聲時代的混合電影》,兩本書均獲得美國電影與媒介研究學會Katherine Singer Kovacs獎;《曆史虛幻:女性電影先鋒》及“女性電影先鋒數字檔案”工作獲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

李:讓我們從您最初接觸中國電影談起吧。您是從什麽開始接觸中國電影的?

Gaines:我最開始接觸張藝謀導演是從倪震著作《北京電影學院故事——第五代電影前史》(Memoirs from the Beijing Film Academy:The Genesis of China’s Fifth Generation,作者倪震,Chris Berry翻譯,杜克大學出版社,2003年),那時我在課堂上教授《紅高粱》(1987年,1988年獲得德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我對他具有爭議性的創作背景和過程非常感興趣,他在作品中抨擊了政府,同時看起來又好像支持中國政府,我對這其中複雜的處理方式及他的創作曆程非常感興趣。我連續十年在課堂上講《紅高粱》,美國學生們都很喜歡這部電影,而且理解電影中的視覺化表達,這部電影把他們帶入中國奇妙的曆史文化中,美國學生無法抗拒奇妙文化背後的強大吸引力,所以我認為張藝謀的作品激發了美國觀眾對中國的興趣,使海外受眾看到了1989年之前看不到的中國。換句話說,中國與外界隔絕使一些美國人產生了探索的渴望,而張藝謀打開了這扇門。

李:您對張藝謀作品甚至中國電影印象如何?

Gaines:我非常喜歡《我的父親母親》(1999),我在教學中也總是提到電影中母親跑過一個個山坡追趕父親的場景。從情景劇研究的角度看,觀眾屬於全知視角,看到兩個人越來越遠,知道這樣的追趕是無用的,但片中人物不知道,女主角從遠處跑向攝像機,攝像機並沒有跟蹤拍攝,而是選擇了冷靜觀察、平行拍攝,遠遠地、靜靜地看著發生的一切,鏡頭就這樣跟隨著她,看她摔倒、打破了碗,跑得氣喘籲籲卻沒有追上,此時中國傳統的悲傷的音樂響起,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感人的時刻。在這部表達純潔愛情的影片中還呈現了美麗的風景,片中的風景很像我曾經居住的北卡羅來納。我也很喜歡《滿城盡帶黃金甲》,有人會覺得這部片子太過奇怪,但對我而言這部電影極具中國曆史元素,因為我曾經讀過女皇傳記,這部影片把我帶回到那段曆史,可以說重構了曆史。此外,影片用大量的人和精心布置的壯觀場麵營造了皇宮的意象,營造出神秘、肅殺的氛圍,這是一個隱藏著家族秘密,充滿了敵意和陰謀的場域,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是一場關於王位和宮殿陰謀的視覺盛宴。對於《歸來》,我也聽到很多批評的聲音,因為很多人不了解中國“**”這段曆史,不明白這期間知識分子的特殊境遇,所以不理解父親被驅趕走的原因,對於美國觀眾而言也不會理解女孩背叛自己的父親使之被送走的這份悲哀。女兒為了自己的前途阻止了父母的相見,因此在等待父親歸來時變得更加痛苦,這樣的對比形成了完美的悖論。在等待的場景中,雪景運用的非常到位,很好地營造了氛圍。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也出現過雪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美的中國雪景,像是一幅攝影作品,使觀眾對中國美麗的雪景產生了難以置信的渴望。張藝謀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用聲音烘托了雪景,我給你看兩張中國關於雪景的明信片,這裏的雪有一些沉默、死亡的意味,張藝謀用雪烘托靜寂的氛圍,然後影片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