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影視企業中,小馬奔騰的風險控製能力可謂首屈一指。電影《機器俠》的風險管理使得小馬奔騰公司一戰成名。最初評估項目時,小馬奔騰公司認為《機器俠》具有巨大的風險,但是鍾麗芳將風投常用的手段引入電影投資,主要為:第一,優先回款;第二,投資成本加20%;第三,賬戶共管。《機器俠》最終的票房並不樂觀,但是小馬奔騰成為所有投資方中唯一贏利的公司。
小馬奔騰是最早進行融資的影視企業之一。2007年,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啟了集團化架構的步伐,尤其是進行了融資方麵的調整。霸菱亞洲投資公司為其注入大量資金,資本與影視實現了有效對接。霸菱亞洲對於小馬奔騰的信心一方麵來源於公司穩定的收入結構,另一方麵來源於公司較強的風險控製能力。
小馬奔騰善於運用各種金融手段進行融資合作。例如在投拍電影《黃金大劫案》時,小馬奔騰與多家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包括國內銀行和美國的保險公司,其中北京銀行以“版權質押+房產抵押+第三方保證”的組合擔保方案,為該電影提供了1.9億元的授信支持。
專家認為,上市融資是傳媒集團做強做大做優的必然選擇。[1]2011年3月,小馬奔騰為上市進行融資,40多家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都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競爭十分激烈。最後建銀國際、開信創投、信中利、清科創投等風投公司在競爭中獲勝,建銀國際獲得領投,其他公司跟投。這次融資規模達到7.5億元,成為迄今為止影視行業無法超越的融資數額。
事實上,小馬奔騰的上市路十分波折。其中很大原因是上市地的變更。起初小馬奔騰試圖在國外資本市場上市,因而接受了霸菱亞洲的融資支持。但是中國影視公司的上市經驗使得小馬奔騰改變了主意。2009年,華誼兄弟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成功登陸創業板,而且發行市盈率高達69.71倍。而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博納影業則遭遇了股價的大幅下跌。對影視公司來說,在國內市場上市是具有先天優勢的。因為影視公司製作的內容產品在國內具有影響力,本身就是對公司股票的一種宣傳。而在國外資本市場上市則無法體現出品牌的優勢,並且需要不斷與投資方進行溝通,這樣就會增加大量成本。還有一種考慮是,中國的媒體市場還未完全開放,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則公司的所有權還是在國內,更加容易與政府溝通,如果在海外上市,有可能會產生一些發展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