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西方電影來華放映後,引起模仿熱潮。當時中國電影起步期學習的東西,很明顯是同一個類型。像張石川就力主追隨市場主流和西方電影短片的創作類型,去拍攝以“滑稽短片”為主的具有商業類型電影特點的劇情片。鄭正秋主張的,和張石川的有些不大一樣。鄭正秋主張拍攝表現中國本土生活並采用城市市民熟悉的多樣性表現形式,要拍“正劇”。但他們兩個人所在的明星影片公司,最初拍攝的影片都是張石川主張的類型電影。其中包括聘請英國演員來模仿卓別林風格拍攝的《滑稽大王遊華記》,也包括現存最早的故事短片《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後來電影轉向故事長片,滑稽、喜劇一類的短片雖然減少,但家庭情節劇、神怪片、武俠片、偵探片,這樣的類型片還是相當多。1926年,成立剛一年的“天一”影片公司一口氣推出《梁祝痛史》、《義妖白蛇傳》(上、下)、《珍珠塔》(上、下)、《孟薑女》、《孫行者大戰金錢豹》、《唐伯虎點秋香》六部古裝片,引發了古裝片的攝製熱潮。“天一”影片之外,“大中國”的《牛郎織女》、“大中華百合”的《美人計》、“民新”的《西廂記》、“神州”的《賣油郎獨占花魁女》、“長城”的《石秀殺嫂》、以及“明星”的《車遲國唐僧鬥法》等,也都有較好的類型特點與票房業績。1928年,“明星”公司根據市麵流行的向愷然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改編而成的《火燒紅蓮寺》(第一集)問世,該係列影片一發不可收,創連集之最,1928—1931年四年間拍了18集。當時,不少影片拍了連集,如《兒女英雄》拍了5集,《荒江女俠》拍了13集(友聯公司),《關東大俠》13集(月明公司),《江湖二十四俠》7集(暨南公司),《火燒平陽城》6集(昌明公司)。這些武俠影片,有電影史家概括的除霸型、比武型、奪寶型、複仇型等多題材類型,技術藝術融合為視覺奇觀,成功地創造出“中下流社會和一般婦人孺子”為之“眉飛色舞地驚歎”[1]的效果。早期中國類型電影的發展,反映出中國電影處在不斷確立它的藝術與市場地位的演進過程,它所具有的多向度拓展與藝術傳統,充滿活力,延及並作用、影響著後來的中國電影市場與商業類型電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