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三、民營電影文化創意產業問題分析

字體:16+-

(一)政策法律體製不夠健全

進入21世紀,我國文化產業領域出現了良好發展勢頭。政府開始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競爭,並開始積極實行一些諸如借鑒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經驗的有效舉措。各大國有影視集團陸續組建,外資進入若幹文化產業的保護領域(如新聞集團和AOL時代華納公司參股或控股的有線電視落地珠江三角洲等)。2001年“文化產業”四個字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現。《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2002年10月,中共十六大召開,作為黨的最高級別文件,十六大報告首次將文化區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個方麵,要求“抓緊製定文化體製改革的總體方案”[1]。2012年11月,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他特別指出,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發展新型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他同時還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指出:“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鼓勵非公有製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2]由此可見,當前的國家政策踐行改革承諾,更加有利於民營電影企業的發展。

中央在政策方麵已經形成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體製和良好局麵,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強國的手段,因而當前的文化創意產業麵臨快速發展上的巨大機遇。然而,如何大膽闖、大膽試,突破發展瓶頸,民營電影在文化創意產業諸多方麵(包括具體的政策法律)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與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