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四、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民營電影投融資的發展策略

字體:16+-

電影業親曆、見證了改革開放這一偉大的社會化運動所帶來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戰略性變革。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電影產業也參與到了全球化的進程中並做出如下承諾:在與中國有關電影管理條例相一致的情況下,中國允許每年以分賬形式進口20部外國電影用於電影院放映;允許外國服務提供者建設或改造電影院,外資比例不超過49%。此後,國外大片大量湧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觀眾對國產影片的關注,製片業、放映業對境外資本的有限開放,也使得外國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還處於摸索前進階段的民營電影在整個國產電影業加快改革步伐、增強改革力度的大背景下,積極尋求新出路,包括將全球化語境當成拓寬視野的平台把握和利用,幫助中國電影明確表達那些甚至連其自身都不清楚的潛在要求,進一步勇敢地迎接挑戰,麵向未來。

按照黨的十五大後國企改革的路線,民營資本與國有企業參股或合作的方式促使民營電影企業與國有電影企業聯手,將國有電影企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聯手後的產業優勢。早在1997年,南德經濟集團與當時的北京電影製片廠簽署了《共同投資、合作攝製電影及電視劇的協議書》,這項協議被人戲稱為“南北合作”[1]。巧合的是“南北合作”正是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互相協作的方式。2002年全國開始院線製改革,首批院線中,中影星美院線就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與星美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院線管理公司。2003年2月20日,西影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與華誼兄弟影業公司重組為陝西西影華誼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國有資本控股、民營資本參股的股份製電影生產企業”[2]。就國有電影企業而言,民營電影企業的介入為其注入了新鮮的、流通的血液,秉承民營資本多元化、生產銷售社會化的優勢,為國營電影企業的再次揚帆啟航做出了貢獻。對民營電影企業而言,除了依托國有電影集團,其更重要的是要從自身出發,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參與到電影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