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緒論 民營電影與當代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向

字體:16+-

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不斷開拓,在製作與生產方麵進行了深度挖掘,彰顯特色資源,激發了大眾關注蓬勃發展的中國國產電影的熱情,呈現出電影產業的強大優勢。但是,電影產業優勢並沒有被有效地轉化為中國電影在國際競爭中節節獲勝的資本。尋取和保持中國電影的生機與活力,釋放產業和市場內在的潛力,促進中國民營影視企業的迅速成長,提高其電影產量與市場影響力,拓寬、延伸電影產業的設計思維和市場變革,促進其以更加多維、靈活的方式與開闊的襟懷走向世界,為現實提供創新和補缺的無限可能性,在實施電影市場戰略上壯大產業鏈,這些已經成為電影產業、創意產業發展以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給人更多的期待。

民營電影業,是中國當代電影工業的重要而基本的組成部分。民營電影作為民營電影業涵指的電影生產、業態及傳播的載體,內容豐贍,趨赴開放,具有重要的市場、文化意義與作用。

一、不斷證實的所指

進入21世紀以後,社會發展之快超過許多人的想象,各種事件迅速交替出現。在此之前,電影環境同樣具有開放性本質。電影受到電視以及其他新興媒體的衝擊,電影生產發生轉變,不斷產生出新的真實與界線。20世紀90年代初期,電影業經濟指標大幅下滑,適應市場的要求呼之欲出。1992年,全國放映收入從1991年的23.6億元下降到19.9億元;觀眾人次從1991年的144億猛降至105.5億。發行收入和放映收入較之前一年分別減少17.9%和15.7%。1992年,與全國放映收入整體下降一致,製片的收入隻有1.68億,不足總收入的1/10。其後幾年的情況也並不樂觀。1999年7月30日,《文匯電影時報》以《電影市場情況嚴峻 上半年票房下降》為題,披露了一個嚴重的情況:在連續幾年票房下降的基礎上,1999年上半年的票房“再趨滑坡”,而且下降率不是幾個百分點,而是“全國各地的票房收入平均下降50%左右”!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四川省,達60%以上。上海下降51%,廣州下降50%。2000年,以全國最為舉足輕重的北京市場為例,“據說上半年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1]。麵對國內電影票房連年下滑的形勢,中國電影產業政策製定者加快了調整和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