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民營電影發展態勢研究

一、自主投資與連鎖經營

字體:16+-

2004年,萬達集團以其“訂單式地產”模式,在商業地產經營中攻城略地,取得不菲收益。與此同時,萬達集團開始涉獵電影產業,投資影院終端建設,即在全國的萬達商業廣場中建設電影城。是年,萬達建立的第一家電影院——萬達國際電影城在天津開業。2005年,萬達正式組建自己的電影院線公司,將以電影為龍頭的文化產業作為集團的支柱產業加以優先發展。其實,相對於國內有些企業和其他電影院線,萬達在影院業投資經營上起步較晚;與其他擁有豐富的電影從業經驗和資源的院線不同,萬達進入發行放映行業可說是一個偶然或無奈的商業行為,其初衷隻是想為自己的商業地產聚集人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說:“萬達進入電影業純屬被逼上梁山。萬達集團在全國首創了訂單商業地產的全新模式,並與許多世界500強企業簽訂了聯合發展協議,在零售、百貨、餐飲等業態上,萬達集團都很順利地找到了可以跟上萬達連鎖開發節奏的合作夥伴,唯獨在電影院方麵找不到合適夥伴,可是萬達開發的購物中心中又不能沒有電影院,在這種情況下,萬達隻好自己投資建設。”[1]萬達院線總經理葉寧也曾向媒體透露:“萬達開始做影院時,其實出於一個非常樸素的思想——萬達的購物中心需要配套自己的電影院,因為沒有人能做好,我們隻能自己做。”[2]這兩位老總的話聽起來毫無玄機,可後來的一切足以證明,進軍影院業,對於萬達來說,是一個意義何其重大的決策!其意義就在於,這個決策“恰逢其時”地趕上了我國電影產業新一波改革發展大潮的到來,可謂極具戰略性與前瞻性。

電影消費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作為一個經濟正在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大國,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更是不可低估。將中國電影市場現狀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可見,中國有13億多人口,就2011年中國的影院數量而言[3],平均每14萬人才擁有1塊銀幕。這一數字與美國相比差距甚遠。美國現有3.2億人口,卻擁有近4萬塊銀幕,平均每8000人就擁有1塊。[4]而與我國相鄰的一些亞洲國家,如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其影院銀幕數也遠遠高於我國(平均每2萬—3萬人就擁有一塊)。北京是我國影院業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目前也隻有約120座電影院。全市2000多萬人口,平均每4萬人才擁有一塊銀幕。因此,當前我國電影市場開發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非常大。在此背景下,產業資本開始湧入電影消費市場也就實屬必然了。21世紀伊始,中國電影產業雖尚未走出“轉型”之陣痛,但電影票房仍連續5年保持25%到30%的增速,而且隨著電影產業改革的深化,前景更加光明。對萬達來說,這個時候進入影院業,無疑正逢其時。萬達一上來就展現出積極姿態並出手不凡。比如它在國內最早建起現代化多廳影院,以其一流的理念、設計、施工、先進的放映、觀影設施,努力與國際接軌,使廣大觀眾享受到“超一流”的觀影體驗。這樣,萬達影院業以先聲奪人之勢,在當時還不大景氣的市場條件下得以超常規發展,而到市場趨熱之時,更是如虎添翼,大展宏圖。2006年第一季度,影院觀影人次同比增長33.36%,票房同比增長51.45%;1—6月,票房同比增長75%,現金流增長近千萬元。而到年底,自有投資影院達到15個,影廳120個,全年票房收入1.15億元,排名全國第5。電影院也從原來作為萬達商業廣場的一個配套產品,而成為集團支柱性產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