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健康的性心理對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那我們就應該對大學生性心理的特點、常見的問題及其調適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出健康的性心理。
一、大學生性心理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疏遠異性的反感期
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突然感到自己的身體在變化,並且隱隱約約地感到一股從未體驗過的情感和衝動在萌發,並強烈地意識到性別的差異。他們對第二性征的出現感到興奮、不安、羞澀和恐慌,對日益強烈的性衝動感到手足無措。他們對自己生理上的急劇變化較為關注,而對異性則采取回避、提防的態度。少男少女們彼此封閉、疏遠,男女界限分明,甚至從小玩到大的兩小無猜的異性好朋友,來往時也感到不自然,變得陌生疏遠起來。有的還對異性表現出厭惡和反感。這種疏遠對立現象一般要持續半年到一年,這個時期又稱為性反感期。比如,這一時期的少女出於一種罪惡感,會努力抑製自己的情感要求,盡管對異性有著強烈關心和親近的願望,但常以一種疏遠異性的方式扭曲地表現出來,裝出一副對異性冷漠淡然和厭惡任何與“性”有關問題的姿態。這是因為,伴隨性衝動而增強的對異性的關心因社會道德的約束而受到壓抑,被壓抑的性衝動隻能通過對異性的不自然的攻擊和與同性結為團夥以得到發泄。這個階段的主要問題是由於萌生的性衝動給自身帶來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可能會貫穿整個青春期,影響正常的性心理發育。受幾千年封建思想影響,我國女大學生尤其在生源地為農村的高職高專女生中,仍然殘留著一些視“性”為罪惡的禁欲主義觀點,嚴重阻礙了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憧憬、崇拜異性長者期
在這一時期,青少年容易對某個異性長者產生憧憬和崇拜,渴望自己的一言一行像他們一樣,這些異性長者可以是老師、明星、父母、學長等。這種憧憬和崇拜對緩解內心的焦慮和負罪感會產生一定作用。這個時期他們對異性的感情傾向於理想化和偶像化,因而往往對異性長者給予特別關注。青少年並不是把性衝動當成一種具有欲望的愛情表現,而是將異性長者當作自己的精神戀人而偶像化。對異性長者的崇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輕由於性衝動而帶來的罪惡感和緊張感。但是,將性衝動轉移到對異性長者的崇拜,不能真正減輕內心焦慮,必須從崇拜異性長者期的理想化傾向過渡到正常的異性戀狀態;如果不能順利過渡,這種思想就會造成心理負擔,導致不健康的性意識和性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