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健康質量的認識已今非昔比,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健康的含義不僅是身體健康,同時也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是社會階層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充滿矛盾是這個群體的典型心理特征。他們的心理介於幼稚與成熟之間,生機勃勃卻容易受到傷害,喜歡思考卻容易陷入迷茫,富於批判精神卻又容易走向極端,充滿理想卻缺乏明確定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的初期階段,處在這一時期的大學生不可能不受到經濟大潮的衝擊,也因此帶來了許多新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對這一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受到我國政府和心理學工作者的重視。
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中發[2004]16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實做好心理谘詢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根據中發[2004]16號文件精神,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要求。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製機製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係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係建設、大學生心理谘詢服務體係建設、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幹預體係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條件建設等七大方麵提出了明確、具體的建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