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在報上看到王元化先生去世的消息。心裏一驚。這位當今中國學界殊為難得的啟蒙鬥士,悄悄地走了,走了……
近十年來,我很少與元化先生聯係,也許是因為武漢離上海太遠,不及當年我在浙江時看他方便,也許是我不想擾亂先生的日常起居,讓本來一直很忙的先生得以清靜。不過,此時,我更多的是自責與懊悔,我還是應該經常地與先生保持聯係,人到晚年,也許更看重友情與親情。
元化先生做過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時間不長,他在我們心目中更多的是學者,一位品德高尚、學殖豐富、見解超卓的學者、真正的學者。
我認識元化先生還是我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那會兒。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久蓄的文藝創造力,猛然噴發,創造了中國曆史上罕見的文藝繁榮。首先是小說創作,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接著是長篇小說,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創作的高峰。不僅創作繁榮,文藝評論也繁榮,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文藝評論更繁榮,當時就有文藝評論獨立於創作的觀點出現。我當時三十出頭,供職湖南人民出版社,喜歡文藝理論,也算是文藝湘軍的一員戰將。湖南人民出版社發揮我的長處,將一些文藝理論方麵的書讓我來編。我記得當時有一套文藝理論叢書,其中有一本就是王元化先生的。這本書收入的是王元化先生的一些有關文藝的論文。我當時一個強烈的感覺是,王元化先生的文章,不趕時髦,不追潮流,不隨政治,盡量保持學術的品格。我注意到,王元化先生的文章不怎麽評作品,主要談理論,涉及較多的是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黑格爾、俄羅斯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理論。我發現他對別林斯基的理論很熟悉。我在“**”期間當逍遙派時,認真地讀過《別林斯基選集》,記得這套書的譯者是滿濤。有一次,我與王元化先生談到過這本書,他跟我說,滿濤是他的朋友,這使我感到一種距離拉近的感覺,王元化先生跟我談滿濤的學問,也談他的一些遭遇,言談中充滿著對滿濤的欽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