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窗外享樂——錄音的心靈史

除非你“已厭倦美好的人生”

字體:16+-

相信《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這部充滿了魔力和魅力的樂劇,定是藝術家們——歌唱家、指揮家、歌劇製作人、舞台美術及服裝道具設計人員等——畢生希望能夠征服的藝術高峰。古往今來眾多的藝術家們,也為我們留下了自1928年至今諸多的錄音及影像資料,使我們得以領略這部樂劇八十多年來的演繹曆程和風采。

談論《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唱片版本,我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展開:即主要以演唱伊索爾德的歌唱家為“線索”,而不是以錄音年代來排次序。這麽做的原因是因為,在《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這部樂劇中,伊索爾德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主角。當然,指揮家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因此有些錄音則以指揮家為線索來展開。

20世紀偉大的挪威女高音弗拉格斯塔不僅是偉大的瓦格納女高音,毫無疑問也是伊索爾德的最佳詮釋者之一。如今我們能在唱片上聽到弗拉格斯塔從1935年到1952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演唱伊索爾德以及在著名的阿比錄音室為EMI唱片公司錄製伊索爾德的數個錄音。與弗拉格斯塔搭檔演唱特裏斯坦的,在20世紀30年代有大名鼎鼎的丹麥男高音麥喬爾(Lauritz Melchior,1888—1970),40年代有著名的斯萬霍姆(Set Svanholm,1904—1964),50年代則有出色的英雄男高音蘇特豪斯(Ludwig Suthaus,1906—1971)。搭檔的指揮有阿瑟·博丹斯基、弗裏茨·萊納、托馬斯·比徹姆以及偉大的威廉·富特文格勒。

弗拉格斯塔嗓音的特點是既恢弘嘹亮又溫潤暖人。不過我覺得,20世紀三四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那些在歌劇院的現場演出錄音,演繹方式——比如分句的方法——與後來的有所不同;與錄音室的演繹相比區別就更為明顯。當然也可能是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使得後來的無論是歌劇院的現場錄音還是錄音室錄音,演唱更為渾然流暢一體,人聲與樂隊“契合”得也更為妥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