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佩恩基金研究:電影對兒童的影響
電影作為一種新媒體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開始起步。一開始,電影隻不過是一個能夠帶來娛樂的奇技**巧——看上去能活動的圖畫。不到10年,5分錢電影院就用鬧劇短片吸引了上百萬尚不成熟的觀眾。20世紀20年代,電影已成為被普遍接受的家庭娛樂方式,成為每個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它也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大眾媒體。好萊塢——原來是洛杉磯郊區邊上的一個平淡無奇的小村莊——成為世界上最光彩奪目的地方。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和發行,也幫助美國電影占領了世界電影市場。
電影的這些吸引力使觀眾數量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1922年,全美國每周賣出約4000萬張電影票。10年後,這一數字就增長了一倍多,達到了9000萬!據估計,1923年約有近4000萬觀眾看電影,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約有1700萬。在一個剛剛走出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許多人首先將電影中占統治地位的愛情、性和犯罪主題視為對社會道德標準的挑戰。他們最關心的就是電影對全國兒童的影響。一個調查勢在必行。社會學者們在尋找機會,試圖評估電影對兒童的影響。1928年,電影調查委員會(Motion Picture:Research Council)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William H.Short)邀請了一批大學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學家,讓他們設計一係列研究來評估電影對兒童的影響;他們熱心地答應了。但當時並沒有一個政府機構可以提供這項調查的資金。後來一個私人慈善基金會(佩恩基金會,The Payne Fund)答應提供這筆經濟援助。一些著名研究者於是對有關電影影響兒童的各方麵進行了一係列調查。這項被稱為佩恩基金調查的研究進行了3年,從1929年一直到1932年。調查結果分為10卷,於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