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理論要點
公司在英文中寫作“company”,這個詞的本義是“一群人”。任何公司都是一群人的集合,而一群人組成的一家公司怎樣才能具有更高的效率?怎樣才能創造更好的業績?這些主要是組織管理問題。組織管理關係到一家公司的效率、員工行動與公司目標的吻合度等重大問題。也就是說,組織管理工作做得好,公司就會朝著既定目標高速前進;組織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公司或者效率低下,或者失去目標。
與絕大多數生產和服務型公司相比,傳媒公司的人員、產品和麵對的市場環境都十分特殊,因而,傳媒公司的組織模式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傳媒公司的組織管理需要考慮以下幾個要素。
一、專業化
專業化,簡單地說,就是將一項工作分解為若幹步驟,每個步驟交給不同的人去完成。200多年前,亞當·斯密發現了專業化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秘密,他在《國富論》中以製針為例說明了這個道理。他說,10個工人,每人從事一項專門化的製針作業,一天能生產大約48000根針;而如果每個人單獨完成全部作業過程,每人一天大約隻能製作10根針。是否進行專業分工使效率相差480倍!斯密認為,勞動分工之所以能夠提高生產率,是因為它提高了工人的技能,促進了機器的發明。進入20世紀以後,以福特汽車為代表的大工業生產進一步促進了專業化。於是,我們看到了《摩登時代》中的場麵。今天,在多數生產與服務公司中,專業化的程度依然很深。
對於傳媒公司來講,專業化是不是必需的?專業化到什麽程度為宜?很長時間以來,全能記者成為新聞界的一個要求。一名記者要完成搜集線索、聯係采訪對象、采訪、寫作、錄音、攝影等與一條新聞相關的多種工作。這顯然是與專業化背道而馳的,但是,它對於新聞采寫這項工作來說又是必要的。我們不太容易想象,在生產一條新聞的過程中,采訪的是一個人,而寫作的是另外一個人。做過記者的人有這樣的體會:在采訪時,許多時候記者就已經形成了一條新聞的報道重點和結構,如果寫作由另外的人完成,這些想法就白白浪費掉了。傳媒業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做過細的分工,如果勉強要那麽做,反而會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在傳媒公司的管理中,專業化要適度,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而定。適合專業化的專業化,不適合專業化的,可以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隊承擔一項綜合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