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紀的東部地中海地區是一個混亂的地區:古典時代的希臘已成過去,由於城邦危機,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古典時代的霸主因彼此之間的爭奪而兩敗俱傷,而且各城邦之間也混戰不已,希臘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已大不如前。與此同時,在希臘的北部,原來被希臘人認為是蠻夷之地的馬其頓,卻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以後經過腓力二世統治時期采取的若幹措施(包括借鑒希臘的文化、發展經濟、改革軍事等)而強盛起來。在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戰役中,腓力二世率領的馬其頓軍隊打敗了除斯巴達以外的希臘聯軍,並在次年(公元前337年)的科林斯會議上迫使希臘承認其為霸主。會上還提出以腓力二世為總司令東征波斯帝國,為希臘報仇(其口號是“把戰爭帶給東方,把財富帶回希臘”)。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陷入困境中的希臘奴隸主的願望:一方麵可以轉移人們的視線;另一方麵可以借戰爭掠奪到奴隸和財富,以緩解希臘奴隸製的危機。而馬其頓也可以借此轉移視線,使希臘人不再把馬其頓看作自己的敵人,達到其稱霸希臘的目的。
當馬其頓希臘正咄咄逼人要東侵時,地中海東部的另一個強國波斯帝國此時卻早已走過了自己的巔峰時代,當年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所向披靡的時代已經不再。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戰爭中,波斯受到嚴重挫折(雖然在這次戰爭中波斯究竟是戰敗了還是戰勝了看法不一,但在此次戰爭後波斯人已經沒有了先前的那股銳氣則是很明顯的),而且它內部的各種矛盾重重疊疊,嚴重削弱了它的實力(民族矛盾、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王權和總督的矛盾、王室內部的矛盾等)。特別是公元前4世紀末的小居魯士叛亂後,波斯帝國的腐朽已暴露在希臘人的麵前。公元前4世紀中葉以後,當希臘馬其頓對其虎視眈眈時,帝國內部的矛盾更加嚴重,完全無視自己所麵臨的威脅,沒有采取措施加強自己的實力,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危險。因而,當亞曆山大的東征軍打來時,波斯帝國毫無還手之力,很快就被打敗而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