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斯帝國的賦稅製度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地域如此遼闊的帝國中稅是怎麽征收的問題。在現代的研究著作中非常流行的看法是:波斯帝國采用了包稅製。例如,阿甫基耶夫在他的《古代東方史》中就說:
……與此同時,大流士又規定了個別地區根據本身經濟發展的情況而應該繳入國庫的租稅數額。租稅的征收是包給商店或是個別的包稅商人,這些人就從這種生意上大發橫財。因此,租稅和包收製度便特別沉重地壓在居民身上。[1]
在蘇聯的十卷集《世界通史》中說得更加具體:
……大流士的租稅是人民群眾的災難。租稅的征收方法更加重了他們的負擔。波斯國家大概經常把稅收工作包出去。在這種製度下,包稅人預先付出一定數額的稅款,買到向居民征收巨額稅款的權利。一些富豪,例如巴比倫尼亞的穆拉樹商業-高利貸氏族的代表者,都當上了包稅人。這個家族商館的檔案文件可以證明包稅人是怎樣胡作非為的。比方在公元前425年的一份文件裏記載說:穆拉樹家族的代理人在征稅時破壞了兩個大村莊和許多較小的居民點,事情一直鬧到統治被害村莊的波斯官吏巴格達特控訴代理人的地步。穆拉樹家族商館的代表雖然聲明不服,但是他為了和解,避免訟事,同意給巴格達特大麥359鬥、二粒小麥1鬥、小麥50鬥、新陳海棗各50罐、小家畜200頭、大家畜20頭、羊毛5塔蘭特。巴格達特接受這一大筆賄賂之後,同意私下了結訟事。這個文件與其他類似的文件,都可以證明:阿黑門尼德王朝的強國內,人民群眾是毫無保障的。[2]
最早提出波斯帝國實行包稅製的是德國學者科塔拉。他認為,穆拉樹家族的成員不是私人,而是波斯國王包銷賦稅的代理人。國王不是直接從居民身上征稅,而是依靠包稅人的幫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