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成就舉世矚目。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已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但是,諸如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醫療、養老、教育、環境等社會問題與矛盾逐漸凸顯,民生問題成為政府和民眾關注度最高的問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習近平同誌指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製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製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製,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同時,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強調,“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的情況下,我們竭誠盡力,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製度建設,兜住民生底線,推動社會事業發展。”中國已然進入“民生時代”。
自2011年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生發展研究”課題組依托北京師範大學相關專業中青年專家團隊,在國家“985”基金的支持下,充分研究與總結國內外民生、幸福度等相關理論與實踐成果,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構建了民生發展的監測指標體係和指數測算體係,即“中國民生發展指數”,以測度中國民生發展狀況、監測中國民生發展進展。
2011年構建的民生發展指數測算體係沿用三年,是一套科學、完整的測算體係,但隨著時間的推進、社會的不斷發展,該套體係也逐漸顯現出其缺陷,不能滿足新時期的需要。同時,為了將對民生狀況的評測向縱深方向發展,課題組希望在原先省級指數報告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考察城市級別的民生發展狀況。在此背景下,課題組經過精密研討和抽樣運行,更新構建了“中國民生發展指數2.0版”。新的民生指數測算體係更加精煉,結構更加合理。在2014中國民生發展指數報告中,課題組使用這套新的測算體係不僅仍然對30個省(區、市)進行測算,並且對35個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省份和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民生保障與改善進行橫向比較、縱向考察,旨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著力探索與理解中國民生問題區域發展的基本規律,深入研究民生區域差異的深層次理論與實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