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小明.教學論——心理學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長吉.教學論思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4]吳立崗.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6]文喆.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7]朱曉燕,徐俊儀.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M].北京:世紀知識出版社.2007.4.
[8]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必修1-5 選修6-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崔允漷.基於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10]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11]洛林,W.安德森,等.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3]季蘋.教什麽知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14]胡興鬆.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論[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15]徐慢.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基本能力解讀與訓練[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
[16]石中英.教育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17]朱漢國.普通高中曆史課程分析和實施策略[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7.
[18]馬克-布洛赫.曆史學家的技藝[M].(1993年版).
[19]鍾啟泉,等.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3,124.
[20]派納,等.現代教學論發展[M].鍾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