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讓青春的歲月留痕:一位小學教師的成長手記

我親愛的老爸

字體:16+-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男子。

出生農村的他,共有七個兄弟姐妹。由於社會的落後,一大家人個個都嚐過餓肚子的味道。他永遠也忘不了自己年少時趴在板凳上,餓得頭昏眼花時向媽媽哭要食物的過往。好在他長就了一副好身板,雖然挨餓,卻也長得身強體壯。

慢慢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同村的一位阿姨看上了他做農活時的大力氣,把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了他。於是,他開始了為自己的小家而努力奮鬥的生涯。在農村裏,結了婚,就應該離開父母,俗稱“分家”。分家時,媽媽給他的整個家當就是一間茅草房和一筐稻穀,以及妻子從娘家帶來的一點點嫁妝。

生活雖然是清苦的,但隨著大女兒的出生,家裏也充滿了歡聲笑語。為了生計,他不得不離開家庭,到城裏去打工,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裝卸工,也就是在倉庫裏扛大麻袋。當時的農村,人們的觀念總是重男輕女的。受不了周遭人的輕視眼光,他們決定再生一個兒子。於是,在大女兒三歲那年,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呱呱墜地。但天不從人願,他得到的仍然是個女兒。也許是受了城裏觀念的些許影響,又或許是他本身就對兒子並無多大渴望,也或許是他本就善良,總之他對兩個女兒都很好,並無一點點重男輕女的行為。曾經有人勸他妻子說:“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吧,你和丈夫都到外麵去打工,能掙很多錢的。”但妻子是聰明的,她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來教養,心想有些東西不是錢能代替的。就這樣,妻子在家裏做農活,料理好家務,照顧好女兒,他則在外麵放心地打工。

一晃,十年的歲月已悄然流逝。妻賢子孝,家裏也有了一點存款。茅草屋翻修成了漂亮的瓦房,一對女兒也踏上了求學的征途。也許是遺傳了讀過高中的母親的聰明,也許是遺傳了他的善良淳樸,總之兩個女兒很好學,因此她們的學習成績都很好。當大女兒以第一名的成績小學畢業時,麵臨到哪裏上初中的選擇。如果到自己居住地所在的鎮上,由於路遠,必須早出晚歸,上學和放學都會成為一個問題。和妻子商量之後,他決定送大女兒到相鄰的鄉鎮去讀書,因為那裏可以住校,雖然學費會貴一點,但能讓人放心一些。而他也麵臨著人生的選擇,裝卸工總不能做一輩子吧,正好嶽父在農村經營的小商店準備轉讓。和妻子一合計,幹脆自己回來經營小店吧。於是,他回到了老家,開始了他的“經商”之路。然而,人生的道路總不會那麽順暢。